本文作者:cysgjj

中西方艺术交流历史-中西艺术文化交流

cysgjj 01-26 27
中西方艺术交流历史-中西艺术文化交流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魏晋南北朝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成就是2、...

本文目录一览:

魏晋南北朝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成就是

1、正确答案:B石窟艺术 以云冈石窟为代表,融入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

2、是石窟艺术。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等地,吸收了印度、中亚等地的艺术风格,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成就是石窟艺术。北魏工匠在继承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风格的石窟艺术,是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成就。

中西方艺术交流历史-中西艺术文化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中西方艺术交流具体有什么呢?

1、文化方面在汉代、西方的乐器、乐曲已传入我国,如《摩河兜勒曲》。汉朝末年,印度的佛教、哲学与艺术、希腊罗马绘画先后传入中国。

2、元代与西方交流 他的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文化交流。

3、例如,中国的春晚越办越好,也是因为加入了很多外国文化和外国人民的参与,去年的春节,郑凯和我们非洲友人就表演了一个小品叫《中非友人一家亲》。

中西方艺术交流历史-中西艺术文化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无论这些变化有利或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都是与外国(主要是西方,先是通过日本,以后则直接)文化交流的结果。***战争以后,西方对中国的观感虽有变化,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则逐渐深入,对中国艺术的爱好不减当年。

5、中国绘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风格,在国外,有不少画家在学 习中国的国画艺术。

6、在建筑艺术上,埃及的式样也流行于我国新疆。多里亚石柱原为古埃及通行的建筑支柱,后来被希腊人所吸收。公元三四世纪左右,传入新疆东部。

中西方艺术交流历史-中西艺术文化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外文化交流历史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例子有:玄奘取经,鉴真东渡。玄奘取经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远赴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在近1400年前,这位中国僧人不畏艰险,跋涉数万公里,历时17年,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文化之旅。

元代与西方交流 他的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文化交流。

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开始的印度佛教思想的引入。从永明求法一直到玄奘西域,历时八百年,终于把佛教这一异地文化移植到中国大地上,创造了中国的佛教宗派,形成了中国化的禅宗文化,中国化的佛教讲忠孝,修行简便。

丝绸之路为例,试论述中外艺术的交流

1、同样,中亚、西亚及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屡次派使节来中国进行各项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中西方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外交流的影响是推动了艺术和文化的交流。

3、再者,丝绸之路推动了艺术和科技的交流。唐朝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和欧洲,对这些地区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能够促进西方文化交流大事记的故事名称?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马可波罗来华 元朝时,经过两次西征,疆域辽阔,东西方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十分频繁。许多西方商人往来其间,有的还受到元王朝的礼遇,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玄奘西行:贞观二年,玄奘开始了西行之路,一路艰难探险,经历多个国家,最终到达印度学习佛法经典并回国传授。(2)鉴真东渡:僧人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特点

—18 世纪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中国文化也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文 化得到了发展,也使西方文化得到了发展。

世纪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交流次数少,且以政治活动为主要内容

其特点可囊括为:18世纪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自主性特点 新时期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是以一个独立的***国家,完全自主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而不是单向传播。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949.html发布于 01-26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