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古代中日艺术交流,中日艺术交流史

cysgjj 04-02 21
古代中日艺术交流,中日艺术交流史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中日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中日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中西文化交流的例子?从钟馗看中日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中日艺术交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中日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西文化交流的例子?
  2. 从钟馗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3. 有哪些中日文化的交流史?
  4. 中日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交流,那么日本是否有过科举制度和缠足?

中西文化交流的例子?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来华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加强了中欧的联系

古代中日艺术交流,中日艺术交流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玄奘取经 加强了中国人对古印度的了解

丝绸之路 传播了中国的科技文化,也带来了其他文明

郑和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同西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古代中日艺术交流,中日艺术交流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钟馗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中国民间信仰的钟馗神,在日本,尤其是古代的日本民间,也有着广泛的信仰,并由此而创造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在日本古代的绘画艺术,说唱艺术,戏剧艺术之中都有钟馗神的题材.比较中日两国有关钟馗信仰,钟馗艺术的异同,得出某些初步的解释。

有哪些中日文化的交流史?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日本由绳文文化向着弥生文化转型,出现了贫富差别、身份等级和阶级分化,之后开始在一些地区发展出小规模的村落国家

这期间,也正是中国的两汉时期。《汉书》里记载,“乐浪海中由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说明,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与中国汉王朝建立联系——虽然路途遥远,跨越海峡又危机重重,但是当时日本的诸多小国仍然不惜冒着重重危险,派遣使者到今天朝鲜平壤附近的乐浪郡献礼,换取赏赐后再返回。

古代中日艺术交流,中日艺术交流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汉书》单独为倭人立传。据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在洛阳接见了来自倭的“奴”国使者,并授予其印绶。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证明了《后汉书》的记载无误。

但在两汉时期,中日交往是相当松散的,甚至可以说仅仅是形式上的,虽然我们无法排除这期间两国民间或许存在更为紧密的经贸和文化往来。古代日本开始被列入中国中原王朝的政治大事,出现在东汉结束以后的三国并立时期。

公元238年,魏国皇帝曹睿下旨司马懿率军讨伐盘踞在辽东的军阀公孙渊,并很快击溃后者,重新将辽东及今天的朝鲜半岛大部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统治。次年,日本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进贡。这两起***究竟有什么关联?

日本著名中国史学者藤家礼之助(1928-2010)生前曾长期出任东汉大学文学部教授,其所著的《中日交流两千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9年7月出版)一书指出,邪马台国在公元238年前曾长期向公孙氏地方***进贡,此举旨在维持包括邪马台国在内的日本列岛、朝鲜半岛政治秩序的相对稳定,避免邪马台国成为公孙氏讨伐扩张的对象。书中指出,公孙氏设置带方郡并在朝鲜半岛南部发挥影响力,这使得邪马台国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以从属的姿态同它往来。而当曹魏***灭掉公孙氏后,“倭”就摇身一变,马上向更强者表示忠诚,寻求谅解(“倭”国此前向中原王朝进贡求封,而后将保护者转变成公孙氏,这完全可能成为曹魏王朝的讨伐借口)。

中日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交流,那么日本是否有过科举制度和缠足?

历史上日韩就是咱们的微缩版或者叫慢放版,文化都是学咱们的,我们都改朝换代好几次了它一次还没换!中国给它的不仅是文化还有更重要的是预防犯错误的经验啊!虽然日本文化上几乎都是山寨中国,但是有几样到它们那里是水土不服的。一是科举,皇权没有实权,

官都是地方豪强推荐的,他们都为家族传承,根本不需要进行官吏选择,所以没必要学科举。二是太监,还是日本皇帝没有实权,没有实权就弄不到钱,甚至有些连吃饭都吃不饱,娶到老婆就不错了,

哪里来钱养闲人。三是缠足,日本***匮乏,女人不能和当时的中国相比在家相夫教子就行,还要去劳作才能吃饱的,缠足那是温饱之后的事了!

日本虽然在历史上以中国为学习模版,但其实也不是事事学,或者事事学的很到位,很认真。

就科举制度而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模仿中国科举制度的国家。但实行科举制时间较中国、朝鲜、越南为短,只在奈良和平安时代。

日本奈良时代仿照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举办贡举,以巩固***制为目的。贡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四科和医、针二科,在这之中,秀才科最为受瞩目。

贡举考试由掌管考察和任命官吏之职的式部省直接主持,每年一度,在十月、十一月间进行。考试的学生分为贡人和举人两种,由地方诸国贡送来参加科考的学生称为贡人,依据***临时制举(依临时需要而特别招收人才)或由大学寮经过寮试而来参加科考的学生称为举人。

考试分为《周礼》、《左传》、《礼记》、《毛诗》各四条,余经各三条,《孝经》、《论语》共三条,和唐朝差不多。

但到了11世纪后,日本科技制度名存实亡。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且不及第者可以改判及第,科举制至此已经异化。

到了江户时代,科举制度似乎又重新回来,当时叫学问吟味,主考朱子学。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建立了一套西方的人才选拔标准

所以科举制度算日本学了个一半一半。

至于缠足,日本并没有学。主要在于在古代日本,妇女也是劳动力。缠足没办法劳动。而且缠足之风主要是在宋代之后,日本那时虽然仍以中国为师。但自己社会审美也渐起。不再事事模仿中国。

正式的科举制废除后,日本在江户时代后期又出现类似科举制的“学问吟味”制度,被一些学者视为“江户版的科举制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中日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中日艺术交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9282.html发布于 04-02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