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艺术作品留名,艺术作品留名怎么写

cysgjj 2024-12-15 11
艺术作品留名,艺术作品留名怎么写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留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术作品留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洛神赋图》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书法作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留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术作品留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洛神赋图》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2. 书法作品中有漏字、错字、改字,会不会影响整体效果?该怎么办?
  3. 如何欣赏卢齐欧·封塔纳 (Lucio Fontana) 的极少主义画作?
  4. 文学家司马光小楷书法,水平怎样?

洛神赋图》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马画技法意味着人马画已具备了独立成为一种画科的艺术条件。《洛神赋图》构图技巧: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顾恺之不愧是第一位留名画史的人,他的禀性中颇有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天真、善良、风趣、大度,人物亦是顾恺之最擅长的。

色彩:从《洛神赋图》对人体云纹和水纹的多姿多彩的勾描中,亦历历可见,作为文人型画家,顾恺之人物画中富于运动感的线条若拿去和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某些相思构图的作品(如西秦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像)比较,其精致、流利、细美特征尤为彰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原卷就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可以称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顾恺之艺术的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简繁得当,空间、疏密都安排的井然有序,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艺术作品留名,艺术作品留名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神斌》的出现,是中国画一次伟大的变革,从被动,顺从的宫庭画转变成自我,主动的情感表现,是历史性的凸破,顾凯之,之所以伟大,就是他通过《洛神斌》开创了一个由内到外的的时代,文人画的鼻祖,从外到内,从再现致表现,比西方早了大约1500多年。

书法作品中有漏字、错字、改字,会不会影响整体效果?该怎么办?

我是一人。书法作品和历代名帖不要混淆。

我们当代如果要创作一个”书法作品“,出现错误一定要重做。

艺术作品留名,艺术作品留名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一句话:因为不完美而完美。比如我们书法圈的很多名帖都是草稿,包括西方很多艺术作品都有不完美。

书圣王羲之和***唐太宗,这两个历史留名的大人物会知道。一份涂涂改改的手稿《兰亭集序》,一千多年时间一直被人尊为书法的巅峰。

颜真卿也不会想到,他在悲痛万分时候写的一篇草稿《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让很多人知道颜真卿的心情和唐朝的一段历史。

艺术作品留名,艺术作品留名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两个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名帖,他们都是草稿,他们都不是”书法作品“。

因为《兰亭集序》和《祭侄文稿》,包括苏轼的《寒食帖》,这三个帖都是行书

书法作品中有漏字、错字、改字,对书法作品整体效果肯定有影响,但又不能简单而论,而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书法作品形成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分析。古代书家的作品,如王義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犒》,其中有很多修改、涂抺之处,但并未影响其能成为千古名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作品沒有矫揉造作和故作媚态,而是自然真实地反映了书家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和状态,达到了内容形式、自然与和谐的完美统一,这正是历代书家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书家有刻意追求残缺错漏的倾向,应该不值得提倡。要知道参加书法比赛和特约展览,错字漏字是硬伤,很可能与获奖、参展失之交臂。如果书写的作品出现些小失误,但整体艺术效果还不错,放弃又有些遗憾,那就要从作品的题款或适当位进行补救,有时还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还是应谨慎为用。一家之言,说得不一定对。

书法作品书写过程中出现漏字、错字,一般重新书写就好了。

在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中都有涂改。但却成为了千古名作!即便书家酒醒重新写也不能再写出更好的作品。

既是书写书法作品,自然不能以太随意的态度出品;然而不拘谨顺其自然的书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出彩!如:《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如何欣赏卢齐欧·封塔纳 (Lucio Fontana) 的极少主义画作

这么说,他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所以在艺术史上留名了,谁要是现在再模仿他,在画布上割几刀,那就是傻,分文不值!为什么?所有的画都要放在时代中去看!如果你脱离时代去赏析,那就是傻流氓。现代主义走到极致就是封塔纳。我们回看20世纪现代主义:经历了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抽象主义等等。和古典主义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用古典主义的那套分析评价标准来看!现代主义讲究的是形式。克莱夫贝尔讲过这么一句话: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当然形式是表面,后面当然还有哲学思想。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和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紧密联系,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就没有西方现代主义这么多流派。你有没有发现一点:从野兽派、立体派、到后来的抽象主义,再到封塔纳,画面的内容在一点点变简单变少。封塔纳就更狠了,啥也不画!直接那刀子割!其实他是对艺术本质的质疑!艺术可以是古典主义的那种真实美,可以是抽象主义的形式美!也可以什么都不是! 纯手打!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文学司马光楷书法,水平怎样?

你好,司马光最出名的是砸缸救友,诚信卖马,他一生淡泊名利。他的小楷书法与他性格,行为一致,灵活厚实,端庄劲挺。小楷笔断意连,字字生机,融合前人的长处,形成自我风格,在宋人书法中也自成一家。


我是一人。能够历史留名的书法家,非常非常的少。

司马光是划时代的史学家,千古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光是史学家的两座高峰。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是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我个人认为内容和地位仅次于司马迁的《史记》。

可以看到我个人是非常推崇司马光的,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仅仅从现存司马光的笔迹和墨迹来看,司马光的字并不好。

上图司马光《天圣帖》,纸本楷书,纵30.3厘米,横48.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图司马光《真书宁州帖》, 纵32.7厘米,横57.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司马光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生于公元1019年11月17日,史称涑水先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一生著作甚多,有20种500余卷,其中他领导编撰的《资治通鉴》一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继司马迁史记以后,最优秀的一部通史巨作。

同时司马光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由于醇厚的文史学养与政治胸怀,其书法很有特色,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蚕头凤尾的汉隶特征,可名为隶楷题。

司马光《天圣帖》,小楷17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51字。

其小楷在起笔收笔和勾挑处的用笔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相似。因为北宋士大夫书家的书风,大多受颜真卿影响。可能跟颜真卿人品人格有关。颜真卿,号鲁国公,平叛乱时为国捐躯,一身正气,所以历代士大夫效仿之。

还有司马光楷书《[_a***_]耆英会序》,写地也很好。



司马光书法的成就,主要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能力,并根据个人的情怀博***众家之长。秦篆之圆劲,汉隶之凝重,晋人之蕴藉,唐楷之刚健于一炉,从而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无疑是在宋人书法里独书一帜。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他的小楷书法,结字严谨,用笔精到,拙朴方正,有晋人风韵,古雅而不失灵动,书卷气浓厚,非常有欣赏价值和艺术的学术研究价值。是文人气极具代表的一种书风。可供学书者临摹,也是学习的好典范。


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字如其人。”

这既是刘氏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后来人评价书法家和其作品的重要标准。

司马光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他也不以书法著称,但看他的传世书法作品,特别是小楷,并不比苏、黄、米、蔡等差。

他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经专家鉴定确信的有三件。一是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资治通鉴残稿》,一是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宁州帖》,一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天圣帖》。三幅作品体态神韵保持一致,都是结体方正,用笔的起落明晰利落,拙中见巧,古雅淳厚,在正楷中保留着隶书笔意,在起笔收笔或勾挑处的用笔与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相似,可见他对颜书用功之深。

《资治通鉴残稿》以中间空白为界,前一部分被称为“幅纸三绝”。其中,前29行共465个字是司马光亲笔手书,记录了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一年的史实。从正月王敦将作乱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还止;中间部分被毛笔划掉的四行,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写给司马光的书信;最后一小部分,是司马光手书的“谢人惠物状”(感谢信)。空白之后均为历代名家的题跋,流传有序。黄庭坚在《山谷题跋·跋司马温公与潞公书》中说:“余尝观温公《资治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讫无一字作草。”可见司马光一字不苟的作风是深受黄庭坚称赞的。

《宁州帖》是司马光写给侄子的一通手札,叮嘱他辞官归乡,侍养尊亲,根据史料推出这封信写于他六十七岁时,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资治通鉴残稿》属于官方文章,写的好是必须的,《宁州帖》是一封家书,且是写给晚辈的,但司马光,依然通篇正楷,且字中那种短而有力的捺笔,既有颜书特点,也有《史晨碑》的痕迹,可见他的为人。

《天圣帖》是司马光在诗人陈洎手书诗稿后的一段跋语。应该算是文人间的赠答,司马光同样认真严谨,回顾了两家的交往渊源,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又写自己见书如见人的真挚情感。通篇结体端正、严谨。

司马光存世的这三篇作品,都很有代表情。《残稿》是他给朝廷上报的文件,《宁州帖》是他的私人信件,《天圣帖》是士大夫朋友间的书信往来。每一件,他都那么认真、严谨,正体现了他的作风和品格。

回想自己为什么学书法进步不大的原因,就是养成不好,临帖时还比较认真,离开帖就胡写乱画,还经常一曝十寒。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书法,都确实该好好向司马光老前辈好好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作品留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作品留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62790.html发布于 2024-12-15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