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作品形神,艺术作品的形象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作品形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艺术作品形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论述中国古代画论中对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的认识?
论中国画的气韵生动和以形写形
“气韵生动”是谢赫绘画“六法”的第一条,也是中国古 代美学的重要概念,“气”原为哲学范畴,在当时,是指天地万物的“本源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指艺术家通过人物的 具体形象表达出物象的内在精神,以及生生不息的艺术感染力 和艺术生命力,它是艺术家主体精神力量与自然宇宙生命力的统一。
李习勤作品
“气韵生动”和“神似”有密切关系。元代的杨维桢说得十分明白:“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气韵”离不开“形似”,但又超越“形似”,只有达到“神似”,才能“气韵生动”。拘泥于外形的相似,而不把握审美对象内在的精神实质,是不可能实现“气韵生动”的。谢赫的“气韵生动”与中国美学中的“意境 神似”、“意象”、“写意”、“超以象外”、“胸有成竹”“中得心源”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共同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和精华。
刘文西作品
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承担了比“语言的完善”还要重要的工作,即“语言的超越”。它将把工笔画的生长触角引向画外,引向一个语言本体之外但又能浸灌于语言的精神性的宽广领域。这个宽广领域,为工笔画的发展展开新的维度,它指向文化,指向生活,指向内心。
这也是一个“由语言而造境界,自体貌以达精神”的过程,即是一个超越语言的过程。文化的维度使工笔画向着“内涵”的方向长成,内心的维度使工笔画向着“诗意”的方向长成,生活的维度使工笔画向着“情思”的方向长成。
在这样的长成过程中,工笔画将完成从刻画到表现、从技巧到观念、从视觉到情境、从形象到风神等一系列“语言的超越”,从而步入一个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精神境界。
形神俱备的近义词?
答:有声有色。
详细解释:
发音:yǒu shēng yǒu sè
释义:
近义:
绘声绘色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绘影绘声
反义:
无声无息平淡无奇味同嚼蜡平淡无味
出处:
近义词: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上品艺术作品也。
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上品艺术作品也。形神:形貌神情;兼备:同时具备几个方面。
书法表现形神的要素?
一、线条的安排
中国文字的结构,有的笔画简单,有的复杂,不论简单或是复杂的,都是由线条组成的,综合来说,不外是点、横、竖、撇、捺、钩六种方式。
二、字的造形
书体不同,对于字的造形也不一样,每种字体,均有其本身艺术的特性,篆书形长,向纵发展,隶书形扁,向横发展,楷书则归于方整,楷书的字形。
三、力的表现
中国书法,素来是着重笔力的表现的,至于怎样才能表现出这种力道来呢?《笔阵图》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四、气的连贯
当我们在提笔作书的时候,如果不是篇章太长的话,例如一张中堂、条幅等,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不该中断,尤其是写行书和草书,更要讲究流畅和气势,如果中断再写,气势便很难连贯了。
书法的“神”,不能离开书法的“形”而独立存在。“形”与“神”,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应该说,书法应以形传神,神彩为上,形神兼备。
形是外在的、可见的文字样式,又被称为“形质”、“形体”、“形象”等等。
“神”者,精妙出奇也。
书法的“形”与“神”,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借神才有生命和活力,是谓以神活形。无神之形,则是僵尸。神靠形才能显露和飞动,是谓以形传神。无形之神,则为子虚。形神兼备,则鲜活出彩,增色生辉,相映成趣,韵味隽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作品形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作品形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60187.html发布于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