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及特点?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它包括语言形式(民间故事、民间诗歌)、音乐形式(民歌、民间器乐等)、动作形式(民间舞蹈及戏剧等)以及用物质材料体现的形式(绘画、雕塑、工艺品、编织品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及特点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体性、长期性、变异性、继承性。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集体性上看,它与一般作作品的作者概念显著不同;从继承性上看,它又缺乏著作权法所规定的独创性;从长期性上看,它又有进入公有领域之嫌。所以,国际上一般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称为民间文学表现形式,以区别于普通作品。刘三姐歌谣成为非遗的原因
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刘三姐歌谣》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方式的杰出性、扎根社区人文传统的鲜明的民族性、传承序列的完整性、歌谣种类的多样性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传播的广泛性与影响的深远性等特征。
但是随着壮族传统"倚歌择配"社会基础的消失,以及强势文化和新的***方式的冲击,刘三姐歌谣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尽快***取措施加以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刘三姐歌谣被***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日常生活、***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刘三姐歌谣包含了千百年来丰富的情感以及杰出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了人们激荡在心胸间的喜怒哀乐。刘三姐歌谣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刘三姐歌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白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生存环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白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等。
白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生存环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白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等。
还有什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制作技艺、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粤剧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9249.html发布于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