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君国际艺术交流会,明君艺术培训学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君国际艺术交流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君国际艺术交流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吗,有哪些例子?
历史上惊人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比如功高盖主,主疑臣死。这样的例子很多,汉朝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清朝时期的年羹尧和鳌拜,都没有好的下场。另一现象就是与之相反,功高盖主,主疑臣反,比如北周时的杨坚,杨坚被北周皇帝宇文赟猜疑,等宇文赟一死,他就废静帝(宇文衍)自立,改国号为隋。
历史上朝代更替,看似不同,其实都很相似。无非就是两种情况,继承和谋夺。
还有相似的地方就是红颜薄命和红颜祸水。四大美人都不得善终,妲己、褒姒、妹喜、赵飞燕、赵合德,骊姬、貂蝉等都是祸害国家,或者祸害男人的女人。
撰文/秉烛读春秋
历史就是那么回事,距离越远越真实,我们可以随意的讨论历朝历代,但是到近代你就有所顾忌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和后来人书写的,盖棺也不能论定,谁知若干年后,后人会怎么评论我们,若说历史惊人的相似这是颠仆不破的真理,始于生机勃勃,败于暮气深沉,就象一个圆一样永远不到头,大自然一切的万生万物随着年轮的增长,从出生到少年,中年,老年,直至衰亡,比如我们耍去某一个地方,则必须沿着这条道路朝这个方向走,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试看谁能江山永固,开始的时候生机勃勃,风云际会,勠力同心,获的***后等级出现了,再也不能拍肩膀称兄道弟了,猜忌也出现了,或是杀戮功臣,或是兄弟相残,甚至弑父篡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其父李渊退位,但又不失一代明君,不用再举例了,不光是中国历史,纵观整个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杀戮史。谢谢。
你去放眼大的历史朝代,第一代领导人统治期间,如何处理战功卓著的勋贵功臣,往往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第一种,大杀异姓功臣,留下骂名。
西汉,汉高祖对于韩信、彭越、英布等一批功臣的无情消灭,即是如此。他在***稳定后,便逐步取缔了异姓王,并立下白马之盟。只可惜了那匹马,其后的同姓王也没让刘邦身后的汉王朝消停了,但那是后话了;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办的胡惟庸和蓝玉两大案,基本把陪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兄弟们都牵连进去了,那操作方式,是不是与汉高祖异曲同工之妙呢?
至于清朝,顺治小皇帝是被多尔衮拥立至北京的,多尔衮生前也大权独揽,但死后立刻就被顺治翻了案,以大逆罪被掘坟鞭尸,这算什么?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实也是种杀戮,只是被杀戮的,是他死后的荣誉和势力。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和赤壁之战几乎是一样的。
公元1363年,陈友谅联合张士诚夹击朱元璋。陈友谅集大军60万,一举荡平南京。
4月,陈友谅60万大军进去鄱阳湖攻打洪都(南昌),洪都守将朱文正竟然坚守城池近3个月,抵挡住了陈友谅大军,直至朱元璋主力20万水军到来。
7月,双方在鄱阳湖进行决战,这是一场水上决战,朱元璋的小船以群狼战术围攻陈友谅的巨无霸大船,陈友谅的水军看似强大,但船只笨拙,机动性差,被切割孤立围殴。
这时候,陈友谅想到了一个馊主意:将大船连接起来,能互相照应,减少小船的围殴。
接下来的剧情和赤壁之战惊人的相似:朱元璋用火攻,顺流而下,火烧连船,大船全被烧着。一代水军天才陈友谅也中箭而死。
有人会说,陈友谅没看过《三国演义》吗?怎么这么搞?他真没看过,《三国演义》在他死后的五年才成书。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的,周瑜在赤壁火烧连船,一举击退曹操80万大军。朱元璋在鄱阳湖也火烧连船,灭掉了陈友谅60万大军。
两位美国总统的生死巧合:约翰·肯尼迪和亚伯拉罕·林肯都是美国历史上久富盛名的总统。曾有一份报纸总结出两人仕途、身边人、遇刺经过等方面的相似之处,绝对惊掉你下巴!到底是冥冥天意?还是机缘巧合?
1、两人进入国会时间相差整整一百年
林肯1846年
肯尼迪1946年
2、两人当选总统时间相差整整一百年
林肯1860年
肯尼迪1960年
3、两人秘书和座驾的巧合
林肯秘书叫肯尼迪,座驾是福特轿车
肯尼迪秘书叫林肯,而他被杀时乘坐的恰恰也是福特公司的林肯轿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君国际艺术交流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君国际艺术交流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8763.html发布于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