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颍上县三市花鼓灯艺术交流,颍上县三市花鼓灯艺术交流中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颍上县三市花鼓灯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颍上县三市花鼓灯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舞蹈安徽花鼓灯的历史起源?
花鼓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早源于夏代,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2006年5月20日,花鼓灯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有个阜阳市?
安徽省有阜阳市。
1、阜阳,安徽省地级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西与河南省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相接,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隔淮河相望,下辖3区4县1市。全市总面积10118.17 KM2 ),截至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7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据抽样调查,截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万人。
2、阜阳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东部门户城市之一,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2016年12月28日,***院批复《中原城市***展规划》,作为中原城市群“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阜阳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3、2018年,阜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4、2019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情况,阜阳被列入“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单”,消除比例为72.7%。
安徽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安徽的民间艺术有凤阳花鼓、巢湖民歌、蚌埠花鼓灯、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等。
1、蚌埠花鼓灯,
花鼓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早源于夏代,最迟源于宋代。
2、巢湖民歌
位于皖中,襟江环湖,境内有距今三四十万年前的“和县猿人”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巢湖民歌伴随着巢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一直传唱至今。
3、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
4、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属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其形成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史载,明末清初由文人商儒将青阳腔传入岳西,由乡士集中在私塾教习高腔,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之中。
5、徽州目连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颍上县三市花鼓灯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颍上县三市花鼓灯艺术交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4795.html发布于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