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民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军民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军民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军民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38年谁出席了成立大会并题写了校名和校训?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延安。***同志亲自为学院书写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是老延大合并时的八所院校之一,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
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4月28日,***在鲁艺发表演讲时说:“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在延安成立。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在延安7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培养了大批人才,创作了一系列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出席了成立大会并题写了校名和校训。1940年改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卢沟桥铜墙铁壁浮雕由来?
卢沟桥铜墙铁壁浮雕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这座浮雕由中国著名雕塑家韩美林设计,于1***8年开始建造,1987年竣工。浮雕以卢沟桥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和坚定意志。铜墙铁壁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坚强和不屈精神,成为了中国抗战精神的象征之一。这座浮雕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激励着人们珍惜和平,坚守正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北京西南卢沟桥畔宛平城内,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于l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是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80多年前的战争硝烟已远去,如今的宛平城仍保留着浓厚的历史底蕴。纪念馆前方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中央,八角形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格外醒目,基座下方镌刻着“1937.7.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展馆外墙覆以乳白色花岗岩,由***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1个两米高的鎏金大字,镶嵌于纪念馆前宽大的花岗岩石门额上。台基有8级台阶,象征全国人民8年抗战;二进台基有14级台阶,象征中国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
卢沟桥铜墙铁壁浮雕是指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地区的铜墙铁壁上所刻制的浮雕图案。这些浮雕图案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创作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卢沟桥铜墙铁壁浮雕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37年7月7日,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北京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了侵华战争,并占领了卢沟桥。这场战争标志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北京市***决定在卢沟桥地区建造一座铜墙铁壁,并在上面刻制了大量的浮雕图案。这些浮雕图案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场景,以及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庆祝。
卢沟桥铜墙铁壁浮雕的建造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这些浮雕图案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了卢沟桥地区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军民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军民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4127.html发布于 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