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典型民间艺术作品简介,常德典型民间艺术作品简介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德典型民间艺术作品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常德典型民间艺术作品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澧县花鼓戏最好听的调子?
《梁山伯与祝英台》澧县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地方民间艺术。俗称花姑儿戏,不同于长沙或常德的花鼓戏,用澧县话道白,每个唱句后还带一个独特的拖调,唱腔婉转动听,极具澧县地方特色,非常亲切,骑竹马和皮影戏用的也是花姑儿戏的唱腔。
锦瓜是什么?
锦瓜是南瓜的俗称。浙江中南部、湖南常德、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民间称南瓜为锦瓜。葫芦科南瓜属的一个种,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常节部生根,叶柄粗壮,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质稍柔软,叶脉隆起,卷须稍粗壮,雌雄同株,果梗粗壮,有棱和槽,因品种而异,外面常有数条纵沟或无,***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
民族民间舞教师资格证的曲目?
(1)搬运号子:代表作品黑龙江地区的《哈腰挂》、河南、山西、陕西北部的《走绛州》等;
(2)工程号子:如湖南常德的《打硪歌》
(3)农事号子:代表作品是湖北钱江的《催咚催》
(4)作坊号子:代表作品有山西河曲的《打蓝调》等
(5)船渔号子:代表作品有河北东部的《渔民号子》、重庆到四川宜宾一带《川江船夫号子》等等。
新化为什么叫做梅山?
所谓“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成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土地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
那么,这片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被称为“梅山”呢?目前,为大多数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而到秦汉时,梅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所封之地即为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Mi之音吻合。之后,积习成俗,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梅山。
宋代之前,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语言侏离”,交通不便以及当时的统治阶级实行封锁政策,故“不与中国通”。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土著文化。当时这里的居民以瑶族人和其他土著居民为主。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蔡煜、章敦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之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有意往这里移民,梅山地区逐渐成为汉、苗、瑶、土家等多民族杂居之地。由于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900多年来,深厚悠远的土著文化和历代移民带进来的外地文化不断整和、交融、同化,形成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以远古渔猎文化为基石,在古老巫术外衣的包裹下,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与民俗特色,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性烙印。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梅山文化虽发源、形成于古梅山地区,但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它的流传地却远远不止古梅山的范围。在我省,它的覆盖面积达四分之三的地域,同时还几乎涉及到中国南方的许多省份和诸多民族。目前在北美、西欧、南澳、印支半岛等地,也相继发现了梅山文化传播的踪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德典型民间艺术作品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德典型民间艺术作品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3700.html发布于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