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临沂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山东临沂的民间艺术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东临沂民间艺术作品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山东临沂民间艺术作品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沂博物馆有哪些?
临沂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内展示了临沂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展区:
1. 自然陈列区:展示临沂地区的自然地理、动植物***、矿产***等内容,包括恐龙化石、化石植物、矿物标本等。
2. 历史陈列区:展示临沂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明清时期等历史时期的文物和实物。
3. 美术陈列区:展示临沂地区的美术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雕塑等,展示了临沂地区的美术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
4. 民俗陈列区:展示临沂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风俗、民间工艺、民间乐器、民间舞蹈等内容,展示了临沂地区的民间文化传统。
有10个地方,分别是临沂极地海洋世界、天宇自然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北城馆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兰陵博物馆、沂水博物馆、莒南县博物馆、沂南汉墓博物馆、东夷文化博物馆
沂水有什么特色小吃?
1、塌煎饼
塌煎饼是山东沂水的特色小吃,也是临沂的民间家常主食。将煎好的鸡蛋捣碎和新鲜炒熟的韭菜一起作为馅料,再加上薄荷叶放入将刚刚烙好尚未折叠的煎饼中,而后放在铁鏊上烙,看得见煎饼内有热气外泄,取下稍晾即可食用。
2、沂水丰糕
沂水丰糕是山东沂水的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发明于公元17***年。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然后将糯米浸泡,捞出后经冲洗、凉晒、粉末,后加入辅料切条、油炸、成型,所制作出来的丰糕味甜而香。
3、红烧兔子头
临沂哪些文化是国家非物质遗产?
日前,山东省临沂市***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65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7项)。
其中民间文学12项:费县柳毅传书的传说故事;费县涑河源的传说;费县楼景洞的传说;河东区沭河民间故事·拉呱;平邑县仙姑山传说;兰山区闵子骞的传说;沂南县少年诸葛亮的传说;沂水县慈湖文化传说;沂水县代理阎王传说;郯城县周七猴子故事;莒南县卧佛的传说;王羲之研究会王羲之传说。
传统音乐1项:平邑县平邑李氏唢呐。
传统舞蹈1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竹马旱船。
传统戏剧2项:沂南县茂秧戏;沂水县、沂南县周姑戏。
曲艺4项:费县大焗缸;平邑县平邑落子;蒙山旅游区山东琴书;临沂市文化馆、兰陵县、平邑县、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蒙山旅游区沂蒙渔鼓说唱。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沂州国术馆古传少林拳法;费县赵家拳——燕青贴身靠。
山东临沂婚礼现场多人将新娘压在身下,恶俗婚闹何时休?
山东临沂闹新婚把新娘压在身下、这个习俗不文明、新娘不反对吗?闹婚习俗流传民间、但不是这种闹法、如我老家安微前些年常有的、第一步叫送房、领头不叫号子、其余人在跟进贺***、完了和新娘、新郎行令喝酒、主要是逗新娘找乐子、而不是搞恶作剧、当下基本少见了~
“恶俗婚闹”明显违背民法典第8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恶俗婚闹情节严重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害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临沂市柳编起源于哪里?
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织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逐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唐代出现的“栲栲”,又称笆斗,是农家扛运粮食、盛放农产品的主要用具之一,也是人们在粮食交易中常用的量具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栲栲已不再作为量具,但是作为一种农村家庭日用器具,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宋代以后,柳编制品已比较广泛用于各个方面,现农村使用的各种柳编器具,那时基本上都已经流行使用了。北宋画家张择端在其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上,画了当时平民常用的许多柳编制品,主要有挑篮、挑筐、车筐等,其形态和编织纹路与现今我国北方常用的同类柳编制品基本相似。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对柳编制品也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介绍。
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成书于战国初的《左传》中已有“箧”的记载。据考证,用柳条编织的箧,是***用柳、线混编,将麻线所具有的强拉力与柳条的韧性、弹性结合于一体,使柳编工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值得一提的是,见于史籍的柳编工艺品,最有名的是“杯”。“杯”是先用柳条编成各种杯、盘等日用器皿,再用油漆加工成成品。这种柳编制品不但耐用,而且美观。当时著名思想家孟子对于“杯”有记叙。
南北朝时期,柳编使用的“柳罐”,因其编织紧密,坚实耐用,可以用来打水灌溉农田、盛放农产品和挑运谷物等。后魏贾思勰在他的名著《齐民要术》作了详述。
明清时期柳编技术在沂蒙大地一带传播开。清初,民间编织的有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筐萝等。其编织技术精巧,产品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产品远销京、津、苏、浙等大商埠。清末以后,柳编遍布全县市,编制人员达4000余人。民国时期,柳编业已遍布全市各乡镇,有15000余人从事柳编生产。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临沂柳编业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供销一体的良性轨道,产品在日本、[_a***_]、荷兰、西德、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挪威、丹麦、西班牙、芬兰、英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临沂柳编是简单的工具与高超技艺的结合,是实用性与审美的结合,并通过编织技艺的革新,在编织结构上和制品形式上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产品,满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柳编工艺品是柳编技艺的载体,以人工种植柳条为原材料,***用多种编织手法编制的居家日用的各种工艺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异国友人喜爱,年出口创汇额达8000万美元。临沂市早在1996年就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民间草柳编艺术之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临沂民间艺术作品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临沂民间艺术作品图片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3164.html发布于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