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字以内的艺术作品解析,五十字以内的艺术作品解析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十字以内的艺术作品解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五十字以内的艺术作品解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世纪五十年代艺术作品特点?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些专业作曲家感受到新生活、新时代的气息,热情地创作了一批反映新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以群体歌唱为特色的群众歌曲。而艺术性较强的艺术歌曲创作虽处于弱势,但却在夹缝中初露生机。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艺术歌曲的创作出现了两股新的音乐创作主流:
其一是民歌被改编的艺术歌曲。此时期民歌被改编的艺术歌曲,在保留了原有民歌特有风格的基础上,在曲调和伴奏上给以艺术化的处理,使其质朴中显露高雅,细腻中呈现奔放。尤其是钢琴伴奏参与艺术表现,使歌曲更加完美动人。
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牧歌》、《玛依拉》(1955年)、《槐花几时开》(1955年)、《三十里铺》(1956年)、《五哥放羊》(1956年)、《嘎俄丽泰》(1958年)等佳作。在创作上还出现了丁善德的《爱人送我向日葵》、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生茂的《马儿啊,你慢些走》等。我们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生机、国家的生气之活力。
其二是这一时期许多专业作曲家为***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也广为传颂。如劫夫为***诗词谱写的《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以及丁善德的《清平乐.会昌》、贺绿汀的《卜算子.咏梅》、赵开生与翟希贤分别谱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均传唱至今。
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一方面是***用民歌素材,并将其改编成艺术歌曲。
这一时期以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除了在曲调、伴奏上加以艺术化处理,其风格上仍保留了原有民歌的特有风格,使其高雅、奔放的同时又质朴、细腻。再加上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也是表现作品的重要部分,使作品的风格映衬得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具有艺术性,使歌曲更加完美动人。
其二是这一时期许多专业作曲家为***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也广为传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北鲁艺延续了延安时期叙事性绘画特征:
一是关注现实,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生活实践始终摆在教学和创作的第一位。鲁艺在鞍钢、沈阳郊区、辽南农村长期设有写生基地。当时的中央美院院长徐悲鸿感到鲁艺是一个新型学校,具有先进的文艺理念,派侯一民、李天祥到鲁艺,下乡、下厂了解和学习鲁艺的创作方法和思路;
二是古今中外的艺术语言皆为我所用,以表现手法上的兼容并包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这是从延安鲁艺到东北鲁艺在叙事性绘画创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文本叙事和图像叙事两种不同表意媒介在绘画形式上的高度契合,也是鲁艺在全国各大美院之中的立身之本。
艺术素养艺术赏析50字?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其个人的努力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个人努力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艺术家为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以创作服务社会、反映生活的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十字以内的艺术作品解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十字以内的艺术作品解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2978.html发布于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