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通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运用通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运用通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运用通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个人独处的妙处并用比喻和通感?
独处简简单单、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独处如同剪刀,把牵制你的绳子 剪断,让你自由!
我喜欢上了独处,独处是一种奇妙的药。药力不强,作用却很大。我从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完善了自我;我找到了方法弥补着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最后浮现出来的是快乐、自由和解脱。
通感是文学理论术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通感技巧的作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的艺术效果。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扩展资料:
通感运用范例:
听听那冷雨,中那里用到了通感的手法?
通感哲学基础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则,客观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的联系。
通感同样也可以用声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达人类的感情,它成为了写作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ˇ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的艺术效果。
雨过至城中苏家,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解析?
一、《雨过至城西苏家》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解析: 1、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2、比拟,如“柳拂”。 3、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以上艺术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雨过至城西苏家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2、作品简介:是由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黄庭坚前去拜访。本诗描绘了春雨后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3、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风格奇硬拗涩。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一、《雨过至城西苏家》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解析:
1、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2、比拟,如“柳拂”。
3、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以上艺术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雨过至城西苏家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用通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运用通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2318.html发布于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