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女权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与女权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与女权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与女权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玛格丽特女权主义作品?
玛格丽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女权主义著作《论女性的高贵与卓越(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
玛格丽特于1480年1月10日出生,是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利安大公(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第二个孩子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当然,自《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起,艾丽斯·沃克由于对黑人男人的过激描写而一直受到非美作家群体的强烈指责。在动荡的60年代后期,伴随着民权运动,女权运动也空前高涨。1***0年米利特的《性的政治》这一女权主义经典作品的问世,激发了一批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女权主义小说在高峰期主要以妇女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见解为“内容”,因而,出现了大量描写妇女的性生活和受虐待的日常事务***,其表现比过去更为袒露,更富有同情意味,但手法上并无新颖之处,某些***只是成功地公开了一般属隐私的妇女生活的某些方面。在70年代中后期,女权运动开始出现分裂,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排斥一切男性,主张以同性恋来解决妇女问题,但另外一些女权主义者则迅速而清醒地意识到妇女树立新的自我来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与地位的必要性。黑人与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使艾丽斯·沃克和其他黑人女作家一样,既要表现一个白人中心社会中的黑人意识,又要表现一个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艾丽斯·沃克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在处理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深刻地剖析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塑造出的黑人形象既有普遍共性又富有独特个性,并从不把黑人理想化,而是站在一种超越种族的高度。她描写的黑人男人充满在白人社会的价值标准与理想幻灭的扭曲下失去理性、绝望、痛苦的个性,而他们的绝望与愤怒往往会转化为对妇女的残酷粗暴。艾丽斯·沃克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或许《紫色》可能让女性更能认同之处也在于它所表达出来的、女性特有的与“上帝”(上帝其实是一个不确定也无须确定的对象)对话的愿望,尤其是在发现与男性的对话的不可能实现之后(由于男女在感受上的差异)。
大女子主义是什么?
大女子主义
相对于大男子主义(male chauvini***)而言,大女子主义(female chauvini***)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过分夸大女权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大女人”从一个颇具争议的词汇——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女子的地位提高了,中国女性不再拘泥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而是担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容易造成对男性的轻视,进而引发家庭矛盾。所谓的大男子主义和大女子主义其实是不同人不同个性的体现,这与个人生长的地域环境有关,而与性别意识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有两方面意思:
一、做起事来有担当,像大姐大那样什么事情都可以独自承担下来。这么说女孩子有点说她性格像男孩子的意思,也就是敢作敢为。
二、纯粹的褒义词。夸奖一个人有母性,可以包容别人犯下的错误,并以母性宽广的胸怀与别人相处,令人产生敬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女权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女权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2045.html发布于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