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画艺术展览,禅画艺术展览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禅画艺术展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禅画艺术展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画好写意画?写意画是禅意画吗?
谢谢邀请!
要想画好写意画,要做好一下几点:
写意画,笔墨要求书法用笔,讲究书写性,一气呵成。因此,要想画好写意画,书法是其必修课,没有书法基础,笔墨没有质量,没有书写性,是不可能画好写意画的,像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本身是书法大家。因此,在学习写意画的同时,一定要在书法上下功夫,尤其注重篆隶与草书的学习,强化笔墨的表现力。
其次,有了笔墨功夫后,要训炼笔墨的概括能力,写意画最忌讳用笔犹豫不畅,畏手畏脚,小家子气。用笔讲究“稳,准,狠”,稳就是下笔沉着,不激不励;准是画面经营位置要精准,笔墨关系有度;所谓狠是用笔肯定,追求力透纸背的效果。概括起来就是要尽可能用少的笔触表现物象的内容,充分呈现画家笔墨修养。
第三,写意画的切记不要被画面具象左右,追求形神兼备,以神似为主,正如吴昌硕先生所言“苦铁画气不画形”,白石老人也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关键是神韵的把握,物象的精神气质的弘扬,个人审美的呈现,通过对笔墨的驾驭,完成内心的审美表达。
古人云:“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 唐代张璪的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些说的其实就是中国画的创作思维,自古至今都是以意寓象!作品中塑造的为作者所刻意追求的理想而典型的形象,称之为“意象”。而“意象”造型取舍于自然本象,自然物象的本来面目千差万别,它本身无所谓美或丑,但到了画家眼里和笔下,强调取舍,一取一舍,便意在其中。用意象思维来明确作者主观的艺术创造性,通常就是所说的写意画。往往会说这是写出来的,写意画在中国书画中自古至今不变,亦不衰。
中国画发展演变到今天有多种形式,从写意的角度来审度和划分,学术界把唐宋初期的双勾填色工笔画,称为“初写意”;把运用落墨为枝叶的写意法与双勾填色相互混合的兼工代写称为“兼写意”;把运用小笔意的技法称为“小写意”;把比较洒脱自如的笔触称为“中写意”;把横涂竖抹称为“大写意”。中国画从初写意演变到大写意,是发展的使然。中国画始终是依照写意的创作方法不断提高,不断深入,不断发展。所以说,只有读懂古人及前人,并深层次的理解写意笔墨的精髓,更深入生活写生创作、不断探索才能画好写意画。
禅意画本应是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写出心声,表达禅理的绘画方式。绘的不在于形象,而在于背后的“道理”。这就是禅宗所谓的:参禅前见山是山、参禅中见山不是山,悟道后见山仍是山的境界。而禅意画有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中体现了直观简约思想的禅境。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就是禅意画的最高境界。
据说唐代王维即是写意画的开山鼻祖,又是禅意画首开先河者,影响深远。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禅意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
而真正意义上的禅意画必须扫尽俗肠,不随时趣,散闲清介,在意象笔墨中达到禅画境界,要体现笔中有禅,墨中有禅,禅在笔先,直指本心。在禅意画中“笔” “墨”能否体现“以笔为宗,以墨为法”之双重功蕴,最终要看作者笔墨语言所喻旨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能否达到最高境界。而禅意画又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由此所见,禅意画应源于写意画。而又在写意画笔墨中达到禅意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禅画艺术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禅画艺术展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1699.html发布于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