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跟你走的艺术作品欣赏,永远跟你走的艺术作品欣赏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永远跟你走的艺术作品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永远跟你走的艺术作品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十年代,朦胧诗风靡一时,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一个诗,那就是“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以北岛、舒婷、顾城、杨炼、芒克、江河为代表,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内心的思考、情绪。他们的诗,多用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人们定义为“朦胧诗”。其实,他们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也没有像别的诗派那样发表宣言,反正他们很快开疆拓土,走得快而远。
最美的朦胧诗: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顾城的《远和近》;食指的《相信未来》;杨炼的《瞬间》等等。
其中,舒婷的《致橡树》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被一再选入课本,成为朦胧诗的丰碑。
《致橡树》――舒婷
朦胧诗派是中国青年诗人注入诗歌界的新生命,但是生命总有期限,朦胧诗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民间走上诗坛并达到鼎盛。但是1982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1986年,梁小斌写了《诗人的崩溃》一文,宣告了朦胧诗的最终解体。从1984年起,中国诗歌界进入了“后朦胧派”的发展阶段。
谢邀
西去列车的窗口不知算不算,当年我是一口气把它看完的,感觉很振奋人心的。这种诗写起来句子可长可短,能让写作者任意发挥,兴盛了很长时间,就是现在还有人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和《呵,母亲》,杜运燮的《秋》,顾城的《在夕光里》、《感觉》、《一代人》和《弧线》,王小妮的《***日 湖畔 随想》,江河的《星星变奏曲》,食指的《相信未来》等。
《红楼梦》中,尤三姐究竟有没有失身?
经常看到有人就《红楼梦》中尤三姐失没失身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尤三姐失没失身真的有那么重要那吗?
尤三姐失身又如何,没失身又如何?
要知道,在封建礼教深严的古代,对女性的束缚更是严重,女子必须以“三从四德”,妇女还必须恪守贞洁观:一女不事二夫,须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女子要为丈夫守节(未嫁夫死,也要守节),寡妇不能改嫁,否则被视为“***”。
那时候,如果女子被人摸了手,都要被砍手或者跳井或者进猪笼。
尤三姐在那个时候浪成那样,如果在一些大一点的家族里,早就背沉塘了,哪里还让她有机会去肖想柳湘莲哦。
所以,尤三姐的死真不怪柳湘莲,就如柳湘莲所说的,他不想当“剩王八”。
从她所处的环境以及她本人的处事方式来看,她应该早已失身,看看贾蓉父子和他们的狐朋狗友,她和她的姐姐尤二姐那样的人间尤物,怎么可能幸免呢?
在封建社会,男权至上,她们姐妹没有父亲,而尤老娘又不是她们的亲生母亲,没有了生活来源寄人篱下,尤氏虽然善良,但是也爱莫能助,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尤三姐早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她只不过比她的姐姐尤二姐刚烈一些,但命运是一样的。
每当看到尤二姐惨死,尤三姐剖腹,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女子长得漂亮非但不是一种***,相反是一种灾难。
尤三姐可谓是深陷污泥,其泼辣风情也是一种另样的自我保护,虽然与贾珍并没有发生男女关系。但是即使清白如莲,出污泥也难自白。可谓是环境误人。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纵无失身,其为人也为一般世人所不容。辩不明白是一说,即使可辩,被痴心所待之人如此相疑辩也无趣。对烈三姐以死明志方干净利落。虽然柳湘莲后有所悔,但其捕风捉影,臆断相疑也许反不如贾琏对二姐的明知过往而不念旧嫌的糊涂,实在是冷郎君。两人终究有缘无份,是两人的性格所致,是三姐的出身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也是红楼梦令人一扼三叹的魅力所在。
通俗点来讲,书中并没有描述过尤三姐和哪个男人发生过关系,但是当时的女人,哪怕是被人误认为是一个不洁不贞的女人,都会是一种奇耻大辱,而尤三姐又是那么刚烈的性子。所以,她自尽不代表她心虚,她只是选择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向湘莲证明她的清白,所谓的以死明志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永远跟你走的艺术作品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永远跟你走的艺术作品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51113.html发布于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