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化时期艺术作品赏析,现代文化艺术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文化时期艺术作品赏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现代文化时期艺术作品赏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术鉴赏作品分析?
美术是一种很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集成和发展的方式,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之外,还能够起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的传递的过程当中,美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所以说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机械地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简单地知道美术作品的好坏之处,并不是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除了这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辨别作品优劣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美,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母与子亨利摩尔赏析?
他要表达的永远是一种对生命的温和亲情传统文化基因在摩尔身上的遗传体现在他对人本主义的坚持,落实到雕塑上就是始终将人像作为他作品的中心题材。摩尔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将会脱离以往所有雕塑的基本立足点,那就是人。就我而言,我需要的是组成人像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作品是具象的。”
除了少数雕刻着狗、蛇和绵羊等动物形象的作品之外,摩尔的绝大部分作品都雕刻的是人像。1924年,摩尔模仿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雕塑风格创作了第一件《母与子》雕像,此后,母与子形象便以各种姿态反复出现在摩尔的雕塑作品中,成为他毕生的保留母题。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母与子组合群像就成为人类艺术的表现对象,这是一个永恒而崇高的爱的主题。
在***传统中,一幅没有标注具体姓名的母子图通常可以作为“圣母子”形象来解读。事实上,摩尔在1943—1944年应邀为英国北安普顿郡的圣马太教堂创作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圣母子》雕像,这件作品使摩尔的一系列母与子雕像所表达的母爱获得了神圣的升华。
亨利摩尔早期大型雕塑作品《母与子》(1924-1925),是较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代表作。作品呈金字塔形状,母亲是半身像,孩子被举起于母亲头顶上,孩子的双腿勾着母亲的脖子,整个身体由母亲的双臂支撑着。底部是被放大了的母亲的手臂,顶部是孩子圆圆的脑袋及凝固的表情。在这件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各地原始雕塑的一个特点,即从触觉上强调内在的、承受最大张力的解剖因素。这样的夸张决定于身体上的感受,而不是决定于视觉经验。 作品受到受法国雕塑家勃尔泽斯卡和非洲雕刻的影响 。
亨利摩尔一般指亨利·斯宾赛·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1898年7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是二十世纪世界最著名的雕塑大师之一。
西方建筑艺术赏析?
这个西方建筑艺术赏析
西方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背景,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罗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再到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筑,每一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古罗马式建筑以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拱卷以及高大的塔楼为特点,这种建筑风格最早在公元一~三世纪达到高峰。它主要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旨在在教堂建筑中显现出上帝的荣光。古罗马式建筑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则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这种建筑风格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哥特式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巴洛克式建筑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此风格与反宗教改革有关。其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色彩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洛可可式建筑则主要在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追求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文化时期艺术作品赏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文化时期艺术作品赏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8994.html发布于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