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黑白艺术展览画,黑白艺术展览画图片

cysgjj 2024-09-23 19
黑白艺术展览画,黑白艺术展览画图片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白艺术展览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黑白艺术展览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您最为满意的黑白摄影作品是那幅?采用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白艺术展览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黑白艺术展览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您最为满意的黑白摄影作品是那幅?采用了什么技巧?
  2.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够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您最为满意的黑白摄影作品是那幅?***用了什么技巧?

我的黑白摄影作品《铁流》的拍摄制作

二十多年前,一次为期5天的长途机动战术演习结束后,主攻团在山坡上讲评,准备组织撤退。时值正午,但见千余名战士的钢盔在明亮的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我想若以钢盔亮点曝光,拍下部队行进中的场面,除钢盔外其余全部压黑,也可以恰当的反映出我军将士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打定主意,我便急速地在山上寻找部队必经的,有弯道的,逆光照明的地段。

黑白艺术展览画,黑白艺术展览画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点刚选好,部队已开始行动。战士们以连队为单位依次自然行进。时值初冬,太阳与地面仍有一定的斜度,对战士进行了逆光的勾勒,钢枪和头盔闪闪发光,我选择从队列的后方来拍摄。队伍近大远小,加上尘土的飞扬,纵深***感非常好。此时,我的相机内仅剩下此行最后的一个胶卷的最后的10张,而且是50度的依尔福黑白胶片,此类胶片颗粒细,层次丰富,反差小,若以自己的构思,胶片软了些,速度也慢,但已别无选择。架三角架已经来不及,只能肩抵小树做支撑,用180MM镜头,光圈16,速度1/125和1/250秒拍完了这卷胶片。

洗出照片后,以新闻图片的形式分别在《***报》和《战友报》一版刊出,但不管我怎样遮挡加光,并使用了3号和4号硬性放大相纸,也不能达到我在山上设想的效果,无法将钢枪和钢盔高光点以外的路面、树木以及所有景物制做成纯黑色。

经过反复思考后,我运用了暗室法技法中的拷贝涂红法,来制作这幅照片。步骤如下:(1)因135底片太小,不利于涂红,用SO胶片放大拷贝了一张5厘米左右的正片。 (2)用红色的修相透明颜色水将这张正片上队伍左右的杂物统统涂掉。 (3) 仔细分析照片,感到队伍中间部位略显得杂乱,接着将中心部位靠左的十余名战士涂去。 (4) 用这张涂红的胶片以接触印相法再印制一张负片。 (5) 用这张负片常规放大,得到了作品《铁流》。

黑白艺术展览画,黑白艺术展览画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幅作品构思在前拍摄在后,又利用后期制作来完善前期的设想,艺术构思、主题思想、暗房技法较为完整地融为一体,才使作品有了生机和生命力。

作品《铁流》入选第18届全国影展,并获得山西省第三届黑白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

《铁流》李晓宁摄

黑白艺术展览画,黑白艺术展览画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黑白摄影作品,目前暂时喜欢这张,我的猫。仿佛像个小孩子,扭头看着我,惟妙惟肖。

拍摄器材是富士的XT2+35 F2,一只手做动作吸引猫的眼睛,一只手拿住相机抓拍。

自己目前比较满意一幅黑白片。

这是随行女子走动过程中的抓拍,目的是保证人物的动感状态,使用了高速快门,以确保锁定瞬间。之所以使用黑白片去表现,是希望表达一种氛围感和情绪,不让蓝天、白云、黄沙等色彩原素,夺去观者的视线!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够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笔者认为,《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无不妥,而是实至名归。

其一,单就书法造诣流传后世,已成公认的极品,无可辩驳。

其二,《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一个"情"字,成为千古范文。

书言志,文显情,才情俱佳,《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和地位,不容置疑。

在我的理解中,《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不合适。对比一下,总结了以下几点区分:

一是“文无第一”的原因,所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二是《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过于强烈,不若兰亭序之“惠风和畅”容易让人接受及使人向往;

三是颜鲁公其人比王羲之更具正能量价值;

四是鲁公晚生,前面一有先入为主者。

至如《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前面已略有提及。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及其第三子颜季明苦战三日,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凌迟处死。

乾元元年,颜真卿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可以想见鲁公书写时的情绪如何——笔墨的工拙已无暇顾及,全赖书写功夫积累和精神意志的自然流露。文稿线条凝重,笔力艰涩,笔势雄奇,无法之法纯以神得。情绪随文稿内容而波动,沉痛悲愤,掩抑不能自持,笔墨线条与情绪高度一致。

无意于书的笔墨结体和强烈的情感勃发而产生的视觉冲击、可感知的情绪冲击,诞生了“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文稿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白艺术展览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白艺术展览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8160.html发布于 2024-09-23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