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中日音乐文化交流

cysgjj 2024-09-08 46
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中日音乐文化交流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日本音乐对亚洲音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日本音乐对亚洲音乐的影响?
  2. 日本的音乐为什么能做的这么好?打心底里敬佩?
  3. 怎么看待日本音乐?

日本音乐亚洲音乐的影响

日本流行音乐代表亚洲最高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下看,如今的日本歌坛有种偃旗息鼓的味道。有种从外部因素上来说,一方面,中韩两国的音乐业迅速崛起,使得这两个国家的乐迷更倾向于消费本国的音乐产品。另一方面,欧美流行音乐在亚洲的流行也削弱了日本乐坛的影响力。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音乐工业在新世纪之后开始在亚洲大范围地流行,小甜甜布兰妮、艾薇儿、后街男孩、泰勒·斯威夫特等歌手和组合都在亚洲乐坛掀起过一阵阵欧美风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日友好的时期,日本音乐首先通过影视作品进入中国大陆,继此之后,邓丽君通过东南亚几国的巡演,最后也将日本音乐带进大陆。

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中日音乐文化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的广播电台流行音乐更是开设了纽约东京的栏目,把世界各国流行音乐引进国内。

日本的音乐为什么能做的这么好?打心底里敬佩?

谢谢邀请

首先呢楼主的观点本人也不是很赞同,每个国家的音乐都有每个国家的特点,并不是只有日本的音乐才做的好,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你说对吧?

举个例子来说吧,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春白雪》等等。其实,我觉得这些曲子远比日本的曲子要好的很,只不过有些人不懂音乐觉得难听,可能我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我承认我可能也不算太懂音乐,但是事实就是古人费尽心血弄出来的曲子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并且听音乐就像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就拿当下的普通大众来说吧,都特别喜欢那种动感的音乐,都觉得那种现代的流行的音乐很好听(包括我也不例外),那么你能说这些音乐就真的算的上是经典吗?

所以还是那句话,音乐无国界,各有自己的一番特色罢了。

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中日音乐文化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音乐很好吗?你听过几首日本人创作的“交响乐”,“协奏曲”,有印象吗?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民间音乐素材有限。中国有五十六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音乐,音乐素材为中国音乐创作的提供用之不竭创作源泉。只能说日本音乐创作上有自已的民族特色。

首先楼主观点不是很赞同。

日本音乐的确很多音乐不错,但并不是代表日本的音乐就是全都这么好。虽然有我们耳熟如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英雄黎明等好音乐。

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中日音乐文化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原因我想无非这么几个点,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世纪国家还穷,吃饭都吃不饱,哪来精力去创作艺术呢。日本在70年代经济腾飞有更好的环境允许音乐人去创作,我们最早听的很多音乐都是从香港翻唱过来。而一个中岛美雪就养活半个香港乐坛,现在越南也在翻唱我国的一些歌曲。所以日本有先天优势的。之所以我们觉得日本的不错我第二点讲。二就是我们和日本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日本的很多文化源于中国,其实中国也有很多古代曲也非常好听,比如广凌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相信不比日本的差。

日本人的作曲水平并不高,90%的歌都有着固定的套路,他们水平真正高的是编曲,还有歌手对编曲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能力,同样的歌让中国歌手来唱,完全唱不出那个劲儿~~

日本一直是追捧美国,但却并不完全照搬美国,而是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学到原理之后,加入本国特色,变成自己的东西,很多日本产品没有很好的独创性,但却也是其他国家搞不出来的,日本是个太擅长纵深挖掘的民族了,只要是好东西,在日本就一定会得到崇敬和尊重,任何东西在日本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改进,我们国家如果有日本人一半的识货眼光和认真钻研的劲儿,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日本不是一个鼓励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崇尚团队荣誉,在日本的音乐学校,乐队合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人不光要把自己的部分做好,还要兼顾别人,吉他老师有事没来给学生上课,鼓手老师就能完全没问题的去代课,不管本职工作是什么,别的乐器一样也能来两下子,这样才能发挥一个乐队最大的能量,在中国根本就没有这种主张,所以对音乐的教育永远只是对个人填鸭式的硬塞,却忘了音乐是一个团体项目,每个环节缺一不可,所有环节的欠缺导致了比日本的整体差一大截子,再把人单拿出来说事儿就更拼不过人家~~

看到这个问题,思绪颇多,我一直也在研究与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日本的音乐被世界所认可,并出现很多世界级的音乐大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有点思路了。总结了两点:继承和创新,接下来一一分析:

①继承传统。日本对于传统的继承方面是世界上做的非常好的国家,在1950年首先提出了“无形文化财”的概念,也就是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雏形。“非遗”是根据日本的“无形文化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这就可以说明日本对于传统的继承与保护。为什么日本音乐流行很广,其原因之一就是,日本音乐中融入了具有自己本国特色的音乐元素,人们一听就是日本音乐,具有很强的辩识度。

②创新发展。日本是受美国等西方文化影响非常大的国家,一直致力于“脱亚入欧”,可惜到现在也没有成功。因此,日本的音乐也具有多样性,日本的音乐家们在继承本国传统音乐的同时也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并将它们融入到本国音乐之中,从而在不失本国特色的基础上,又具有非常潮流的音乐元素,这也是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

经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日本音乐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这也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参考方向,不能盲目崇拜,在吸收西方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继承传统。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也是非常充满魅力的。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学习!同时也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怎么看待日本音乐?

日本的音乐在亚洲来讲,音乐意识还是最为领先的。长期听日本音乐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同感,虽然和其他国家大致相同,音乐配置里都有西方的影响,但总能听出那种特别的日本风格。这一特点并非来自牵强的加入民族元素,而是在西方乐器原有的框架中,加入了自己对旋律和节奏的独特想象力,很多日本音乐都会出现突然的大转调,然后听起来也不突兀。节奏方面也有他们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更注重自己的想象力。

视频加载中...

音乐方面,一些要素,世界最大的唱片市场和古典音乐市场,仅次于美国的爵士乐市场,高水准的音乐教育,乐器的普及率,世界最大乐器商,各种传承良好的传统乐器,很多涉谷池袋街头艺人秒杀这边专业歌手。

整体的音乐环境,多样性,对传统的吸收糅合,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吸收心态,只要是好的,我都要,日本的文化底子还是极度开放的,但不代表全盘西化要同时舍弃传统,(要听唐代宫廷雅乐只能去日本)和体西用做的比较好

谢谢邀请!

日本拥有世界最大的实体音乐市场。以2011年为例,其实体唱片市场(仅计算单曲,专辑与音乐录像带销量)之年产值约31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之30%,2017年抵安室***惠告别乐团专辑《Finally》仅仅花费2个月的时间实体专辑日本销量突破200万张,而这一数据在2018全年依然持续的增加。虽然近年来日本音乐产值一直成下降趋势,但是依然是一流水平。日本音乐的制作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得上是一流水平。这是外因,更重要的事内因,他们尊重原创,坚持原创。

日本音乐从创作本身来看,日本音乐多样化,无论是古典音乐、传统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纯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港台很多歌曲的原曲来自日本,如:《秋意浓》、《千千阙歌》、《伤心太平洋》等歌曲,不仅如此CCTV很多纪录片都是使用的日本纯音乐,如:《故宫三部曲》、《天空之城》、《 Rain In The Park》、《The Rain》等等。

日本音乐教育也是日本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这也是日本音乐创作方面日本是一个比较高产的重要原因。日本中小学一周一般会安排2节音乐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也不会有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的情况,这也是日本音乐市场繁荣的一项重要原因之一。


从一个国家的艺术发展史可以很好的了解这国家的[_a***_]走向,从而对语言的学习更加有利,茂森日语为您精心整理出来了日本的音乐简史,希望茂森日语的整理对您的语言学习会有所帮助。
日本的古代音乐   5~9世纪


日本人早已经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虽然早期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音乐未传下来,但根据考古资料和8世纪编纂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文献记载,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古代和琴张5弦比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都豆美鼓的鼓腹为圆筒形。铃有金属制、陶制和木制。铃在当时既作为乐器,也作为装饰品使用。铎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铜铎的形状与中国的钟、铎不同。乐器的基本种类在古代日本已经齐全。进入农耕社会之后,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又称嬥歌)以及巫女的音乐舞蹈。

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与亚欧大陆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朝鲜和中国进行。公元前已输入青铜器,并出现铜铎。5世纪后半叶~7世纪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新罗乐、百济乐、高句丽乐,在日本称为“三韩乐”。7世纪初,为振兴佛教,圣德太子鼓励引进中国音乐,让百济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樱井,向日本少年 (真野首***、新汉斋文等人)传授伎乐。伎乐又称吴乐,所用的伴奏乐器有横笛、腰鼓(又名吴鼓)和铜钹。在7~8世纪,中国隋唐时代的音乐传入日本。701年,据《大宝律令》,在治部省管下设置雅乐寮,掌管称为和乐的日本传统乐舞以及外来的音乐舞蹈。752年在东大寺举行的大佛开光典礼上,由雅乐寮和各寺院的数百名乐人、舞人表演日本传统的乐舞以及三韩乐、唐乐、散乐、林邑乐、度罗乐等。这说明日本已开始出现了职业音乐家。

1924年,日本交响乐团的创始人山田耕筰首次为一部叫作《灵乐堂》的电影创作了配乐,自此之后,日本电影开始有了配乐。

无声电影时期的日本配乐一直处于摸索的阶段,1930年,作曲家松平信博提出,要探寻日本化的电影音乐,将日本音乐的元素融入到配乐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音乐。

于是,一场关于创造「新音乐」的实践就这样展开了。这一时期,伊福部昭、早坂文雄等作曲家对日本电影配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配乐的探索与发展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前,二战的爆发使得日本电影、音乐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日本的作曲家们也失去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进入了「冰期」。

01、复苏与舞台的诞生

1952年,日本结束了战后七年的文化审核期。艺术家们迎来了久违的自由创作时代。蛰伏许久的日本电影人们纷纷重返舞台,国际电影节上很快出现了黑泽明、沟口健二等日本导演的身影。

东映、东宝、松竹等电影公司纷纷发力。1954年电影《哥斯拉》获得巨大成功,日本电影业如同「哥斯拉」猛兽一般,在小小的日本卷起巨大的浪潮。国内观影人数、电影票房年年刷新纪录,加上威尼斯电影节上日本电影入选佳作频出,国内与国际上的成功无不向大家宣布着,日本电影的「第二次黄金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经济复苏与对文化的需求导致20世纪60年代日本影像作品呈现爆炸式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会等大***加速电视普及,社会对精神***、影像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发展不仅为许多年轻导演提供了机会,也为日本众多作曲家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让他们得以走向普罗大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8中日音乐艺术交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4602.html发布于 2024-09-08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