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作品与形式的辨证研究,艺术作品与形式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作品与形式的辨证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艺术作品与形式的辨证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书法是一种什么艺术形式?
从书法本体来讲,书法是汉字艺术,脱离了中国汉字,就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
以汉字为载体,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赋予诗词歌赋、书写思想、线条美感、形式变化等等来体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分为楷行隶篆草五种书体。中国书法从实用性走向艺术视觉欣赏性。每种书体都通过书写的形式产生视觉上的观赏性,给人以产生情感心理上的共鸣就如音乐的节奏它能给人以情志上的一种调节(比如平静快乐悲伤等)。书法作品最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过程的物化,都是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的运动性质却是独特的: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点划书写的起、行、收的各个环节和字形书写的笔法,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本的规范,其运动过程往往是不重复、不可逆转性与音乐、舞蹈很相似。
书法的形式,则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却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南宋姜夔说:“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皆支离而不相贯穿。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他又提出关于书写速度的互为矛盾的概念——“迟速”——加以讨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盛熙明与姜夔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每观古人遗墨存世,点画精妙,振动若生。”显然,在他们的眼里,书法作品充满了节奏变化。并非作品凝定的静态结果,而是一种审美品质,是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宁静不乱的气质,是作者心胸修养的反映。在汉字书法中,草书给人的动感最为强烈。总之好的书法作品却总是能感动欣赏者。
中国书法是一种什么艺术形式?
通过笔墨以汉字为载体书写的形式,具体有楷书,行书,篆隶,草书。
从艺术特色,分为南派帖学流美遒劲,以行书草书楷书为主,北派碑学朴拙古朴,以篆隶魏碑为主。
(淡墨人拙书)
从书法艺术形式,表达书者一种思想感情。不同的书体,表现形式不同,草书最能够达意达情。
书法艺术包含了情性与形质美。
书法艺术以具体的笔画与感觉不到的意境,成为意境之抽象,需要读者意会,不可言尽的艺术精神。(精气神)包括韵,意,势,态等抽象化的气象。
新视觉观照,笔画结体的巧妙,布局合理,笔法墨法等等的技法,都是书法形式表现的艺术性。
另外还有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存在辩证关系,诸如黑白,大小,欹正,抑扬顿挫,以及用笔的中锋侧鋒,刚柔,阴阳,逆笔,顺笔。方圆,都是书法表现的艺术化。
摄影作品如何拿捏客观记录与艺术升华的辩证关系?
很简单啊,我认为是平凡与升华的关系。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仅仅是为了记录,那他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和我们看到的普遍的客观事物没有什么分别。而艺术作品往往是具有修饰性的,是表达作者情感与思想的媒介,同时需要一定的技巧性,构图、光效、色彩等等。掌握技巧,注入灵魂,我觉得就称得上是艺术作品了。
书法的内容和形式究竟什么关系?
文化底蕴是书法的灵魂,所以书写内容往往决定了书写形式。中国古代的诗词,能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样子,又能让我们感受到如今的变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寄托。
我是坚持内容为上的。书法的形式(包括书体、笔墨、纸张的选择,以及个人情绪)必须配合内容。因为汉字的意义和书写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书势自定时代。当今,一个所谓的书法家,提笔不能为文,回家不做学问,不能“撰”,只会“录” ,满纸错字,在我看来,连抄书匠都不配。当然,如果这些人不以书法家自称,不削尖脑袋“市场化”“商品化”者也当致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作品与形式的辨证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作品与形式的辨证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1719.html发布于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