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了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运用了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运用了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运用了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否运用了黄金分割﹖?
答:达·芬奇是历史上真正的天才之一,集艺术家、科学家、数学家的智慧于一身。读过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的人已经可以感受到数学、自然科学和达·芬奇的艺术之间的神秘联系。
阿塔拉伊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在达·芬奇作品背后隐藏的理念和规律,在这位大师特有的艺术风格中探寻艺术和科学的内在动力,向我们展示了二者在方法、分析模式以及表现形式方面深层次的统一。例如,著名的数学表达式斐波纳契数列以及其中衍生的“黄金分割”定律,在达·芬奇为数不多却闻名于世的绘画作品中反复运用,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从文明的曙光崭露头角,到数字的出现、“黄金比例”的发现,再到今天的量子力学,本书给我们勾画出一幅艺术与科学不断深入融合的广阔图景,成功地带领我们以崭新、独到的眼光审视达·芬奇的惊世才华和他独特的心理技法,让我们了解他灵感的源泉。
达芬奇的知名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都运用了“黄金分割”定律,给观赏者以视觉上的绝对享受。
黄金比例是书法家谁提出来的?
书法家启功。
启功提出来了“黄金结字律”。他用绘有纵横十三路的网格的透明玻璃板盖在历代名帖上进行研究,字帖中的汉字的重心就在网格中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上(纵横“5:8”的四条线段所形成的四个交叉点),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黄金结字律”:汉字重心大都在黄金分割点上或者是四个小点形成的小正方形中。
“黄金结字律”是书法结构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斐波那契数列的现实存在的例子,你知道的有哪些?
斐波那契数列原本是描述兔子繁殖率的一个数列,题主自问自答,已经举出了许多例子,这个数列为什么具有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呢?只有一个答案,因为他可以准确描述物质的螺旋结构。这个数列从第十项开始,其前项与后项的比值即为黄金数0.618,可以认为它是一个以黄金数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它的第十一项89,就是水星的公转周期,十三项233,为金星公转周期,第十四项377,即地球的公转周期,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其中奥秘科学已经从珊瑚虫化石中找出答案,这种虫就象大树生长一年,就留下一个年轮,珊瑚虫生长一天,在它的化石上就留有一条生长线,化石上的生长线是380条,说明古生代时,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80天,这说明不是斐波那契数列描述太阳系的螺旋结构有误,而是行星公转周期也在变化中。天上天体的螺旋结构与地上万物的螺旋结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人手指头上的“斗"和"萁",就是螺旋全对称和偏对称的实例。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杨_米尔斯规范场”,对应的就是螺旋的对称和偏对称,因为宇宙万物本质上无不是螺旋结构!圆圆的星球如果你能打开它的剖面,也必为螺旋层理,因为星云物质就是螺旋向心层层“下落",在螺旋中心形成中心核球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核球,木星是木星系的中心核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核球,就是单个的星球,也是一个螺旋星云旋涡形成的,大系统小系统,形成原理都相同。斐波那契数列数就是以黄金数为比例常数描述宇宙万物的一个数列,它描述的就是宇宙万物的螺旋结构和螺旋增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用了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运用了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40235.html发布于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