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艺术交流的频繁时期,中外艺术交流的频繁时期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外艺术交流的频繁时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外艺术交流的频繁时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是:海上及陆路交通条件也有改善,这四百年间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远较秦汉时期发达,而佛教成为中国与许多外国文化交流的纽带。随着佛教的传播,渊源于印度以至犍陀罗的开凿石窟、绘制壁画、雕塑佛像等佛教艺术,自西而东传入,在新疆、甘肃、等地逐渐与中国传统艺术相溶合,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佛教从中国向东传入高句丽、百济,由高句丽传入新罗,又经由百济传入日本。在朝鲜、日本流行千余年的佛教,许多方面都有中国烙印。大批自称秦人、***后裔的中国人,经过朝鲜移入日本,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项技术,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织锦***用了萨珊朝流行的联珠圈内对禽对兽图案。波斯商人信仰的祆教,也传入中国,建立寺庙。据传波斯僧侣曾用空心竹杖把蚕卵偷运到东罗马,从此蚕丝业传入欧洲。朱应、康泰和法显留下了中国人关于海外国家的最早记录。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zhi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
2、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在现代,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外双方相互受益。
5、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6、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与时俱进、促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扩展资料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交流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使节、留学学生、宗教、商业与商人、手工工匠等,甚至战争与俘虏,也曾为文化交流提供渠道。
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的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交流日益加深,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对外交流的文化艺术有哪些?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早已创造出儒教、长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成就;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历史上记载的是恺撒大帝和屋大维的故事、***教的故事;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远比新航路开辟早1500年。
其次,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外艺术交流的频繁时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外艺术交流的频繁时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8122.html发布于 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