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图片

cysgjj 08-04 6
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图片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瑙河畔艺术展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多瑙河畔艺术展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多瑙河之波创作的背景?蓝色多瑙河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瑙河艺术展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多瑙河畔艺术展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多瑙河之波创作的背景?
  2. 蓝色多瑙河又称为?

多瑙河之波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为振奋人心,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的委托写作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曲名和创作动机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公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很快被介绍到英国美国及其他国家,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而后合唱曲也开始流行,歌词由诗人格尔纳特重新创作。

《蓝色的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是约翰·施特劳斯所作170首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

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瑙河之波》是由19世纪罗马尼亚的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所创作。他长期在布加勒斯特军乐队中任职,创作过一些器乐作品,但只有《多瑙河之波》有影响并且流传。这部作品原是一首为军乐队创作的吹奏乐圆舞曲,***用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演出后由于受到人们的欢迎,作曲家还把它改编成钢琴曲。后来,这部作品在巴黎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万诺维奇和他的作品便销声匿迹了。

创作背景

或许弱小的民族文化上也逃脱不了被人宰割的命运,1902年日本人将这部作品填了词,堂而皇之地使这部罗马尼亚作品摇身一变,竟成了名为《朦胧月中春之夜》的日本歌曲。在我们看过的描写日本早期内容的一些电影里,经常出现这部作品的旋律,如《啊!野麦岭》影片开始时的宫廷舞会,用的就是这首曲子。40年代末期(也就是德国和日本战败之后),罗马尼亚拍摄了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也就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多瑙河之波》,将该曲作为主题曲,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同时向世人揭示了这部作品的真实身份。至此,这部本应属于罗马尼亚民族的优秀作品才得以物归原主。

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蓝色多瑙河又称为?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又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多瑙河畔艺术展览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了这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经该学会一个成员填词后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 “奥地利第二国歌”和没有歌词的“马赛曲”。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瑙河畔艺术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多瑙河畔艺术展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7649.html发布于 08-04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