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源盛世艺术展览,恒源盛世艺术展览馆地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恒源盛世艺术展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恒源盛世艺术展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们知道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吗?
雍正的皇位是他老爹康熙传给他的,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康熙晚年九龙夺嫡愈发的惨烈。雍正能从九龙夺嫡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雍正的手段和才能还是非常出众的。在民间的野史消息,一直流传着雍正的皇位,是靠篡位得来的。
民间野史传言是雍正篡位,改了立储诏书
认为是雍正在历史的昭书上把十改成于。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成立的,先不说雍正有没有能力在传位的招书上篡改字迹。大家都知道这个清朝的皇室是满族,他们有自己的满足文字和满语。在大清朝刚开果时期,皇族人以满语为主,就连孝庄皇后都不赞同自己的儿子学汉语。不过一个当皇帝的,统治的子民大多数都是***,朝廷大臣里边,很多也是汉臣。
一个皇帝如果不懂汉语的话,是会被手底下的人糊弄的。就连努尔哈赤汉语都说的很好。虽然皇室的人了解汉语学习汉文化,但他们很多的时候还是以满文为主,满族人不可能弃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清朝历史的遗照,用三种文字写的,满语,汉语和蒙古语。汉语十能改成四,但是满语和蒙古语这个字体完全不同。所以不存在一朝被篡改的现象。
明明是合法得来的皇位,为什么会有这种篡位的流言呢?
康熙遗照:“皇子胤慎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传位给雍正的遗照,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
瞧瞧这传位的遗照,里面不仅有雍正的名字,还有对雍正的赞扬。一句说雍正最像他,康熙自己是皇帝,雍正像他就说明雍正最适合当皇帝。这也是康熙对雍正的极大赞扬。
野史里的流言,说的是14皇子,也就是雍正的同母的弟弟。了解这块历史的都知道雍正从小教给孝懿仁皇后抚养,和生母德妃的关系并不亲厚。14皇子曾经也是参与九龙夺嫡,后来失败之后,携带他自己全部的力量投靠了八皇子。明明雍正才是14皇子最亲的哥哥,可是14皇子很显然和自己的哥哥关系并不好。而身为两人的母亲,德妃也是眼里只有小儿子。直到雍正登基的时候,德妃还在折腾。
所以关于野史的说法,可能是雍正的母亲放出的流言,也可能是参与九龙夺嫡,雍正其他的其他的兄弟不甘心,雍正登基而放出来的流言。毕竟对于雍正的正地来说,能破坏雍正的名声,他们还是很乐意去做的。当然,雍正登基之后,参与夺嫡的兄弟们的下场也都不好。
无奈生于帝王家,一旦参与夺嫡,不成功便是死。雍正夺嫡成功,登基之后,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仅仅只有13年,在位期间赏罚分明,重视吏治,提拔一些政绩就突出的官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
雍正的帝位到底是康熙的真实想法,还是被逼迫的无奈,又或者是康熙属意他人,但被雍正篡改的,直到现在,仍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说起胤禛的出生,他的生母乌雅氏因身份低微,在他出生后,连抚养的权利都没有,便被抱走。因此,雍正从小是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抚养的,但感情并不深厚。
胤禛(yìn zhēn)年少时,曾因性情急躁暴烈,被康熙用“戒急用忍”来训教他,并带他巡历四方。20岁时,被封为多罗贝勒。29岁时,还把圆明园赐给了他。几乎每年,康熙都会到胤禛的圆明园吃饭聊天。
我们都知道,康熙先后两次废太子,第一次便是在胤禛30岁时。第二次复立太子是在次年,胤禛31岁,也正是这一年,升任和硕雍亲王。三年后,再次废太子,自此再未设立。当时,胤禛34岁,历史上的“九王夺嫡”也是在这时开始显露出来。
要说胤禛不想要皇位那是不可能的,一招“暗渡陈仓”用的贼溜,他时不时的去跟僧人谈经说道、研究金丹,与众人较好,表现出一副闲人的姿态,可私下又跟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人来往频繁,建立自己的势力,实乃高招。
靠的什么手段,很简单,两个字‘’不争‘’。
不争,其实就是争。康熙众多儿子里,除了太子外,能够有实力竞争皇位的只有四个人:老大丶老四丶老八丶老十四。
太子与其父相差十多岁。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仍然春秋鼎盛,显然是等不及了,况且又有那几个弟弟觊觎其位,暗中使坏,所以就开始不安分,做出了让康熙无法原谅之事,太子因此被废。
老大不用说,比太子更急。在大子蒙难之际,落井下石,恬不知耻,要为其父除‘’庆父之忧‘’。气得康熙大骂:‘’畜牲!‘’被圈进宗人府。
在九子夺嫡时期,要说闹得最欢就数老八。号称八贤王的胤祀,有佟国维等权臣的鼎力相助,拉帮结派,势力范围上至六部,下至地方督府。‘’朋比为党‘’乃帝王之所忌,康熙当然深晓此理。
老十四,直言快语,敢爱敢恨,性情中人。康熙虽然钟爱,但江山未必传他!
围绕兄弟间的储君之争,老四雍正不动声色,静观其变,以不争为争。除克尽孝道外,一心朴实的干事,别人不愿接的差事他接,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从无怨言,而且把工作常常做得尽善尽美。
因此,康熙对雍正的表现是满意的。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是争不来的。最终在康熙弥留之际留下遗诏选择了雍亲王胤禛作为皇位继承人。
公元一七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康熙皇帝突然驾崩。他在垂暮之年没有指定过皇位继承人,因而皇四子雍正的登基,成为困扰后世的一个历史疑团。是继位还是篡位的争论延续了将近三百年。
事实上,康熙去逝第七天,雍正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清朝的官书记载来看,雍正的即位是在父皇康熙去世以后才开始的,属于正常而合乎法理的。也有人认为雍正是在康熙“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下合法即位的。
很多民间传说都说雍正即位是非法的。传说康熙先前曾写下遗诏,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是雍正偷改了遗迢。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说是因为康熙非常疼爱雍正的儿子弘历才传给他的,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清书上也有记载,康熙在弘历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甚至隐隐有托付的意思。仔细想想,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最终意图。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9] 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9] 。
胤礽再立后,为巩固储位又进行了一些非法活动,引起康熙帝的不快,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将他废黜。以后不断有朝臣为他复位奔忙,均遭康熙帝处罚。胤礽被遗弃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帝却未令人替补,惹得诸皇子为之大动心机。胤禩有资本,继续活动,又一次受到父皇斥责。他的同伙胤禵“虚贤下士”,联络各方人士,“颇有所图”。[10] 十四皇子胤禵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受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指挥两路清军入藏,送***六世至***,驱逐了一度盘踞在西藏的准噶尔人的势力,稳定了***局势。他的声誉日高,有可能成为储君。三皇子诚亲王胤祉受命开蒙养斋馆,身边聚集着一群学人。他也“希冀储位”,以至胤礽再废后,竟“以储君自命”[11] 。
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正四十四岁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六十周年大庆,他奉命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遵命代康熙帝南郊祭天。次年,清查京、通两仓,又秉命冬至祭天。胤禛的这些活动,对他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由于他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历史问题,取得了关于民事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观察了康熙帝处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锻炼了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获得了从政的一些经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对胤禛日后治理国事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恒源盛世艺术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恒源盛世艺术展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7081.html发布于 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