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水利 文化

cysgjj 2024-07-29 16
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水利 文化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江西抚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唐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江西抚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2. 唐宋八大家以散文著称,曾巩能文能诗,他的《咏柳》有什么意境?

江西抚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首先告诉题主,在我们江西抚州的临川才是公认的才子之乡,抚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下面我列举几位让大家知晓。

一,汤显祖(1550-1616)临川县人士,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不仅能通天文地理,而且对古文诗词非常精通,34岁中得进士,是一位文学家和戏曲作家。

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水利 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王安石(1021-1086)临川人士,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在北宋年间,做出了很大成就和贡献。

三,曾巩(1019-1083)南丰人士,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文学家,以散文著称,在当地还有一个一直流传的称呼。就是南丰先生。

四,陈自明(1190-1270)临川人士,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跟着父亲学医,是南宋时期的医学家,主要著作有妇人大全良书,和外科精要

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水利 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思本:临川人士,元代地理学家。席弘:临川人士,著名的针灸医师。

徐奋鹏:临川人士,明代著名文史学家。李瑞清:临川人士,教育家,书法家

说这里是才子之乡一点也不夸张,大才辈出:

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水利 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王安石,临川人,现在抚州东乡区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官封至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宋神宗年间,任参知政***,主持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但是最终失败。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曾巩,抚州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幼聪颖。同时也是一位北宋高级官员。

3.陆九渊,抚州金溪人,南宋大哲学家,自号象山,被称为象山先生。心学代表人物之一,曾与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进行鹅池之辩。

4.汤显祖,抚州临川人,明代大剧作家,与元代历史上的关汉卿、王实甫等齐名。代表作为《杜丹亭》,甫一问世即久演不衰。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5.谭纶,抚州宜黄人,明代官员将领,曾任福建提督,总督两广军务等,是一位与戚继光、俞大猷同时期的抗倭名将,屡立战功,对于肃清东南沿海倭患立有大功。

6.李绂,抚州临川区人,宗陆王心学,清代官员学者,官至直隶总督。因被参下狱,还差点被杀,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类似桥段,直到要执行了,雍正的赦免令才到。

7.黄火星,抚州乐安人,共和国开国中将,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曾任兵团政治部主任、军区政委等职务,他是首任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以及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江西抚州历史上出过一些名人,这里介绍3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广昌军分区宣传员,红8军团和红5军团连指导员等职。参加了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3大队7队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特务营副政委、政委,19团政委,第2军分区副政委、副司令员等职。

***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2纵5旅副旅长,6纵16旅旅长,68军202师师长等职。参加过解放石家庄、张家口、集宁、绥远、包头、太原等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54军副军长、炮兵指挥部副司令员,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参谋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12月26日在北京逝世。

抗战时期,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作战科见习参谋,第2支队8团司令部参谋,120师358旅8团司令部参谋,358旅715团参谋长等职。

***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1军1师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宜川、扶眉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作战处处长,志愿军军参谋长等职。

舒同,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钟民,曾任福建省副***。

江含章,少将。

李井泉,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饶漱石,曾任中组部部长。

张力之,曾任第58军副政委。

黄火星,中将。

黄永辉,曾任江西省监察厅厅长。

鲁之俊,曾任第二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

廖鼎祥,少将。

分别有:王安石,曾巩,危素,周浑元,周峰,周文楠,周如玉,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李觏、危素、罗汝芳、曾继栋, 李井泉,郎子林,徐如璧,黄名鑫, 吴允中,邱水平,虞槃,涂宗德,绿奋鹏,谢廷恩,袁鰲,吴曾,鲁易,聂显书,等名人,真是人才辈出。

唐宋八大家以散文著称,曾巩能文能诗,他的《咏柳》有什么意境

2020 0606

文/阿斌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八大家中,曾巩不是最光辉灿烂的,他的名气虽然没有其他人那么高,但“他的光芒是自己发出的”[i]。曾巩他立朝刚毅,公忠谋国,坚守士节,心系民生;他清正廉洁,纤介不取,躬耕陇亩,自动减薪;他复兴儒学,挽救文运,独喜读书,重视教育;他开办义庄,赒济贫民,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曾巩的人品值得称道。

一、曾巩《咏柳》表现的意境

1.原诗

《咏柳》

宋·曾巩

【宅一凡文化社】回答!

< 图:曾巩画像 >

1019年曾巩生于在书香门第家族世家,是北宋文、史、政治家,祖上几代都是;从小天资聪颖,天赋过人,再加上勤奋努力,十二岁时便能写作《六论》文章,文笔极佳;

在政绩上兢兢业业,爱戴拥护百姓;任地方官时,注意除民害,还平了100多号人的大冤狱,又治疫救灾、兴修水利等***了一方百姓。

20岁入太学便已盛名远赫,曾巩以散文见长,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散文风格主要受他爱好中庸之道,保持中性理性的文风以及他对正直的人生态度的看法,还有他的人生履历的影响,散文风格中正平和。

世人皆知曾巩主要成就是以散文见长,但其实他的诗作也是有着非凡的意境,他遗留下来的存诗就有400余首,只不过是被散文的风头盖过了而已;

曾巩的诗作中以七言绝句诗造诣最高,比如写景抒情的诗作《咏柳》等佳作,还有《西楼》与《城南》等,他的诗还曾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 图:曾巩看柳 >

谢谢邀請

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家,詩人,曾巩,是北宋欧陽修的高足。

曾巩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詩《咏柳》,为世人津津乐道,他与贺知章的《咏柳》是载然不同的风格。贺知章的咏柳是咏柳树的自然之美,是咏春风,咏春天像剪刀一样剪出万千绿枝条,咏柳抒怀。

而曾巩的《咏柳》是借柳树得以东风,而畜势乱发,枝头乱长,借东风而张牙舞爪疯诳摇摆。以此比喻嘲讽奸妄小人,***之徒依仗权势,犯奸作科,无恶不作。

表现了詩人对***小人的深恶痛疾。从詩人曾巩的《咏柳》就可以看出。一一枝头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落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的《咏柳》千古名作,对北宋朝廷的奸臣极尽嘲讽之能事,同是柳树,写法的不同,表现了詩人丰富的想象力,借柳喻人,不愧是高超的手法,以柳讽人。

曾巩,字子固,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他的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其文章,被后人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先生”。

不过,他的诗也有很高的水平,这首《咏柳》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一般的写咏柳,常常用来寄托相思、叹息离别等。但是,曾巩的咏柳却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把写杨柳的意向、意境转为讽刺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清深婉约,是诗人之“风旨”。下面我们来看看曾巩是如何在这首诗中体现“风旨”二字的: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倚得东风势便狂”,这七个字写出了柳树的姿态,暗中讽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而且,在“乱条犹未变初黄”的时候,你就想猖狂,羽翼未丰就想不可一世,将来是不是要上天?

第三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你只知道可以把自己的柳絮散发的漫天都是,蒙蔽了日月。第四句,接着说,难道你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清霜吗?

整首诗的意思,是第四句结束后的留白,言外之意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了那个时候,你咋办?别看今天蹦得欢,早晚一天是要倒霉的。小心点吧。

这就是诗的境界。

结语

咏物诗常常人与物合一,是咏物也是咏人,曾巩的《咏柳》就是借咏物来说理的一首诗。

解题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咏柳》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南丰七曾”之一(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文风雍容,不露锋芒,曲尽事理。

《咏柳》的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过来就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

这首诗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寓意很深,把春天的柳树比喻成得势猖狂的小人或者邪恶团体,倚仗势力,张牙舞爪,企图一手遮天,但恶有恶报,终将走向灭亡。

大部分读者对这首诗都是这样理解的,也代表了诗人写这首诗的一个意境,可以说是直解。

从另一个方面,我的理解是把柳树比喻成“根基不牢的人”。一个人理解力很强,学东西很快,又有别人的扶持,但是如果急于求成,没学会走就想着跑,基础不牢固,盲目自大,势必会半途而废,被别人超越,所以说,只有踏踏实实,把基础打牢,才能取得大的成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鲁班有个徒弟叫张半,学手艺数他最快,别人学三年才出师,他只学了两年就差不多了。因此,鲁班少不了夸奖他两句。谁知道这张半经不住夸奖,日子长了,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左右方圆的木匠他都不放在眼里啦。鲁班师傅为了教育他,让他几次做一方一圆两张桌子,始终达不到要求,最后鲁班师傅对他说“木工这行手艺,要浅有浅,要深有深,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做的完美”。从这以后,张半老实多了,一直到出师都很虚心,最后学有所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利文化艺术作品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6179.html发布于 2024-07-2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