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民间艺术作品有哪些,胶东民间艺术作品有哪些名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胶东民间艺术作品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胶东民间艺术作品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胶东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山东胶东“花饽饽”是胶东地区民俗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强烈的艺术感,这淳朴的艺术手法和绚丽缤纷的表达方式,给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带来心灵的慰籍。
中国文化讲究形意结合,秀外慧中,无论书舍六艺,还是行止衣食,无不暗藏意境,浓缩着世代中华儿女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往往是自传统见深意,于细微处现精华。那些渗透中华民族血脉里却又割舍不掉的细节,才是真正的民族瑰宝!“花饽饽”取材为小麦心粉,利用手工揉、搓、按、团、捏、剪等手法塑形,再施以传统五彩,做出来的“花饽饽”就有强烈的表现力。那么强调雕塑和彩绘的特性,却与艺术形式不同的是,花饽饽***用的是民间传统文化的表达语言,用诙谐和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吉祥含义,以独特的礼俗文化为题材表现,用于礼俗仪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胶东花饽饽用途?
答:胶东花饽饽历史悠长,是千百年来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艺术欣赏价值,远远高于食用价值,是喜庆、吉祥、平安、幸福的象征和寓意。主要用途如下:
1.春节祭祀祖先和农村民间走亲访友相互交换之用。一般是大枣饽饽和桃饽饽(桃形)。
2.铜盆喜饽饽。闺女出嫁时,做一对和洗脸盆直径大小的喜饽饽,上面不仅有许多彩色图案,而且还插入了许多花草、鲤鱼、彩鸡、凤凰等七彩面塑。过去洗脸盆是铜盆,把喜饽饽放入其中带到婆家,故称铜盆喜饽饽。也称之为聚宝盆喜饽饽。
3.长寿桃饽饽。顾名思义,就是老人庆寿之用。
4.百岁饽饽。小孩出生百日,加工一些花果、禽兽等形状的小饽饽,分发给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
5.飘梁小喜饽饽。农村盖房子上梁之时 ,挂红绸,贴吉联,请人骑在屋脊上向来围观的大人孩子飘洒各种各类的小彩饽饽,大家哄抢图个彩头。
山东半岛戏曲剧种?
柳腔是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
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2008年6月7日,柳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地方戏目录?
1.吕剧山东省地方戏曲 -- 枣梆
枣梆, 流行于东菏泽一带以及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是 1880 年前后山西的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而形成。过去称为“本地●”,意为本地的山西梆子。“●”音“枣”,故名。
2.山东省地方戏曲 -- 锣鼓铳子
锣鼓铳子 , 清末流行于山东临沂、滕县一带,也偶然到邹县、徐州一带演唱。化妆只用胡子和包头,***蟒靠。用大锣、小钹、鼓伴奏,不用弦乐。拉魂腔传到滕县以后,锣鼓铳子艺人都改唱拉魂腔。解放以后山东、江苏的拉魂腔称为“柳琴戏”,山东的拉魂腔称为“泗州戏”,但都保存了一部分锣鼓铳子的剧目和打击乐。
3.山东省地方戏曲 -- 北词二弦
北词二弦 , 也叫“四股弦”。流行山东西北部,以高唐、临清为中心。音乐与剧目基本上和二夹弦相近。二夹弦分南词与北词,其北词相当于四股弦的大板。
4.山东省地方戏曲 -- 大笛子罗罗
大笛子罗罗 , 也叫“罗子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在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是柳子戏、大弦子戏的姊妹剧种。联曲体。现存俗曲曲牌约一百种,常用的有〖娃娃〗、〖山坡羊〗、〖调子〗、〖韭菜花〗等。音乐较柳子戏粗犷,有“精罗子、细柳子”之说。保存部分高腔、青阳腔。
5.山东省地方戏曲 --- 一勾勾
一勾勾 , 也叫“四股弦”、“河西柳”。是在山东高唐一带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清末流行于山东高唐、夏津、东平、齐河、济南,以及河北南部。受河北梆子影响较大。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用四股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胶东民间艺术作品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胶东民间艺术作品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6089.html发布于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