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北唢呐艺术交流中心,苏北唢呐艺术交流中心地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北唢呐艺术交流中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北唢呐艺术交流中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扬州最出名扬剧?
扬州出名的东西很多,从文化上讲,最出名的有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杖头木偶,其中,扬州是扬剧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从艺术品上讲,扬州最出名的有漆器、玉器、剪纸、刺绣等,从文物上讲,扬州最出名的有雕版印刷。从生活上讲,扬州最出名的有淮扬菜、扬州足艺、扬州擦背。
扬剧
《中国运河文化史下册》载“扬州民间流行的花鼓戏和香伙戏,在民国初年出现了职业性戏班,并曾到上海、杭州等地演出。这两种扬州民间戏经过相互融合,于民国24年合并为维扬戏,后来称为扬剧。扬剧唱腔大量***用了扬州清曲的曲调,如《梳妆台》、《剪剪花》、《川心》、《种大麦》、《数板》、《串十字》等。其传统剧目有400多个,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百多个,如《鸿雁传书》、《真***新郎》、《挑女婿》、《袁樵摆渡》、《断土地》、《白蛇传》、《珍珠塔》、《二度梅》、《边关送子》等。”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等地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此外在上海也有扬剧的演出。扬剧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等,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戏曲剧种。20世纪初,进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剧趋于繁荣,镇江、南京、扬州的扬剧演出盛行一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扬剧的唱腔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以及小唱三部分组成。其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别,文场主要使用主胡、正弓、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丝竹乐器,武场主要使用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
扬剧的脚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之分,但区别并不严格,演员戏路较宽,在唱腔上也只分男腔、女腔。各行当的表演多借鉴吸收昆剧、京剧等的程式,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扬剧传统演出剧目达四百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审土地》、《绣符缘》、《王昭君》、《闹灯记》、《三戏白牡丹》、《命妇宴》、《樵夫与画女》、《鸿雁传书》、《百岁挂帅》等。
中国乐器有哪些(英语?
flute、pan flute、Lu Sheng、suona horn、Liu chin、Lute。
1、笛子(flute),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
2、排箫(pan flute)传统乐器,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
3、芦笙(Lu Sheng),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竽。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4、唢呐(suona horn)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5、柳琴(Liu chin),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6、琵琶(Lute),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北唢呐艺术交流中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北唢呐艺术交流中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3787.html发布于 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