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毛南族艺术作品-毛南族资料

cysgjj 2024-01-23 43
毛南族艺术作品-毛南族资料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贵州的民族歌舞有哪些2、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巧,毛南族精品...

本文目录一览:

贵州的民族歌舞有哪些

苗族民间舞蹈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等。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

芦笙舞多在节日中表演 , 以集体舞 为主。黔西北的芦笙舞除集体舞外 , 也有一人或数人表演的。有的 芦笙舞表演者能做出许多惊险的高难度动作 , 集舞蹈、杂技、体育音乐为一体。

苗绣舞:苗绣舞是苗族女子伴舞,表现苗绣工艺特点意义。凤阳花鼓:凤阳花鼓起源于贵州省凤冈县的花鼓戏,是苗族舞蹈种类之一。表演者用双手击击口型木鼓,配合舞蹈,增添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毛南族艺术作品-毛南族资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巧,毛南族精品

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所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

花竹帽的里面通常还会用黑竹编织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例如连心结、吉祥鸟、花开四季等具有深远寓意的图案,让花竹帽我添加了更加丰富的内含。

用一种金***的竹子劈成篾片编织而成。半径约一尺,帽上编出八九十个圆圈,帽面用黑竹条编各式花纹,十分美观。每逢节庆男女青年对歌时,如男青年手拿花竹帽,就表明他今天是来定情的。

毛南族艺术作品-毛南族资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博物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博物馆一楼为“专题展区”,设有毛南族“肥套”、毛南族分龙节、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壮族铜鼓铸造技艺等五个专题。

在一尺余的帽面上,能工巧匠们能用金竹篾织出数十道密细的圈圈,使帽面光滑怡人,雨渗不入、光透不进。

广西环江县毛难族花竹帽,是供毛难族妇女当雨具用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毛难族称花竹帽为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该花竹帽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编织而成的。工艺精致,花纹美观,帽形大方,结实耐用。

毛南族艺术作品-毛南族资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独特韵律和感情的毛南族木面舞

从整体上看,木面舞是以“情”为母体,借助神秘色彩浓厚的宗教礼仪的外壳来表现毛南族人民的内心情感。木面舞排除那些虚无缈茫的东西,舞蹈者虽说戴着代表各种神的木面具,但舞蹈的内容都以现实生活为主。

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毛南族木面舞)、傩戏、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几大类。

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 ~534年)壁画申,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朝鲜族长鼓舞, 多为女子表演。舞蹈时由舞者将长鼓挎身前,左手拍鼓面,有手 持一细竹鼓鞭敲击鼓面,边击边舞,十分优美。

此外 , 土家族还流行梅山舞、跳马舞、龙 灯舞和蚌壳舞等。

龙舞,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

而下面几位艺人以独特的艺术风***名垂青史。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唐代诗风极盛,舞风亦极盛,以舞蹈为素材的诗篇数不胜数。薛能《柘枝词》云:“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21.html发布于 2024-01-23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