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拼贴艺术展览北京,国内拼贴艺术

cysgjj 2024-07-06 19
拼贴艺术展览北京,国内拼贴艺术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拼贴艺术展览北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拼贴艺术展览北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充满潮流感的当代艺术,真有价值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拼贴艺术展北京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拼贴艺术展览北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充满潮流感的当代艺术,真有价值吗?
  2. 世界上有哪些体量不大但十分有趣的装置艺术作品?

充满潮流感的当代艺术,真有价值吗?

我个人认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汗水的结晶,它反映出从艺者的个人学识与修养,是实打实的真功夫。不是通过“搞怪”式全无艺术功底的所谓“前瞻性”的“标新立异”。来获取观赏者的青睐。那些想脱离传统,一味玩弄“花枪”式的把戏,是对现实历史的愚弄和欺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靠走捷径,一蹴而就而成名的是永远成不了“大家”。其所谓作品也必将成为历史的垃圾。

在当代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问:备受年轻人追捧、充满潮流感的当代艺术值得收藏吗?人们常说,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一定会与其身处的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亲密关系。而这些充满潮流感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在标新立异,更是在喧嚣的时代更替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最独特的声源,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大胆的方式为艺术开辟了更多的可能。风靡全球的潮流艺术,在市场中也逐渐获得了应有的认可和地位。无论是一级市场中一件难求的火爆状态,还是二级市场中频频刷新记录的高价,在如今的当代艺术市场中,无人敢小觑这一类当代艺术的价值。

拼贴艺术展览北京,国内拼贴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也是一种时代的折射产品,既反映一个时代的形势也同时反映整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艺术即是离不开社会,更加离不开人民的思想。若真是浮夸了,那就不叫艺术,而是叫幻想。

艺术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是指某种艺术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的作用,往往由时代特征和留存到现今的数量来决定,例如青铜器反映了中国的商周文化;青瓷反映了宋代的艺术和工艺,历史价值贵重。

拼贴艺术展览北京,国内拼贴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济价值是指市场价值,它以价格来表示,由艺术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文化价值是艺术藏品的核心价值,文化艺术价值远远高于物质本身。许多年代久远的艺术品历经时代变迁而流失,留下的宝贵古代文化遗产非常稀少,“艺术价值是无限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艺术演绎着高度浓缩的生活。

所以任何一个风格的艺术都是反映当时的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有自身的年代价值和文化价值。

拼贴艺术展览北京,国内拼贴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要能满足人民大众审美需要。充满潮流感的艺术,有些有艺术价值,有些没有艺术价值。充满潮流感的艺术,要符合艺术的审美标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深受人民大众的喜欢,才能有艺术的审美价值。

充满潮流感的艺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是实用价值,就能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和实用的需要。例如,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充满潮流感的艺术作品,具有品种繁多、款式新颖、艺术感强等特点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绕有兴致地欣赏着有潮流感的艺术作品,并购买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体现出充满潮流感的艺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客观现实。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新奇潮流的艺术,新奇潮流的艺术是美的象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要用艺术性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是美,才能算是潮流感艺术。潮流感的艺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的体现,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组成部分,充满潮流感的艺术是表现时代风尚发展的需要。

充满潮流感的艺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它是在某一时期流行的,具有流行快、新潮性、过时性等特点。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创作和设计出款式新颖的充满潮流感的艺术作品,为人民大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

世界上有哪些体量不大但十分有趣的装置艺术作品?

同时满足“体量不大”又“十分有趣”两个条件的装置作品,

我脑海里立马跳出的是一张50瑞士法郎的纸币。

它的反面印着一个“达达头像”。

这是瑞士艺术家苏菲·陶博-阿普(Sophie Taeuber-Arp, 1889-1943)1918年制作木雕,现存于瑞士苏黎世美术馆。来看看原作。

苏菲1889年出生于瑞士达沃斯,她是“达达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瑞士央行发行的50面额的瑞士法郎钞票,正面印的是苏菲头像,反面是她制作的一件木雕“达达头像”。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将艺术家印上钞票,1994-2014版瑞士法郎就是这么一套“艺术范”十足的钞票。

中学毕业后,苏菲先后在瑞士圣高尔、德国慕尼黑和汉堡学习刺绣编织、细木工等装饰艺术。1914年,苏菲移居瑞士苏黎世,次年遇到了法国青年艺术家让·阿普(Jean Arp),他们相识相知、坠入爱河,并于1921年步入婚姻殿堂,共同谱写了一段艺术佳话。

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战火连连、民不聊生。1916年起,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经常出入苏黎世“伏尔泰酒吧”(Cabaret Voltaire)。他们畅聊艺术、关心时事,认为“破坏就是创造”,主张反传统、反美学的作品和形式,表达他们对当时主流艺术观的不满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达达[_a***_]运动”便从这里兴起。

阿普和苏菲经常参加“达达组织”的活动,在“达达”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做出很多风格简洁、色彩斑斓抽象的编织品、拼贴画、浮雕及木雕作品。苏菲在1918年至1920年间做了一系列“达达风格”木雕头像,现存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这件很可能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也是最抽象的一件。磨打成类似圆锥体的头像总体呈黑色,正面点缀一些几何图形,纯粹、和谐、匀称。这是现存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达达头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拼贴艺术展览北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拼贴艺术展览北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30634.html发布于 2024-07-06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