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好者对艺术交流,艺术爱好者指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爱好者对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爱好者对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业余艺术爱好者是什么意思?
业余艺术爱好者的意思就是说,不是以艺术爱好为主导,也不是以艺术爱好为主体的一种人群,像这一种人群主要有其他的工作爱好,艺术只是一个业余方面的爱好,所以这一群人有着相当浓烈的艺术细胞,但是并不是以艺术为主体,一定要分清楚了这个。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看待那些不懂艺术的“专家”一本正经的对艺术指指点点?
“他者的面孔,即是上帝的容颜”,这句西方谚语,可以启示我们:天使不一定以天使的面目现身。
古老的禅宗思想启迪我们,世间万物皆是可能成就我们的师者。关键在于一一际遇周遭就在那里,而我们的心在哪里?
无论专家还是“专家”,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给我们以正面的指引或是反面的警示,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够指引我们的和能够羁绊我们的对于我们的进步而言同具意义、同样的珍贵。
“一笑了之”,不争不辩,是的体现;其中若有置身以自省的觉悟,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早前写过一篇《穿越千古“寒山问”》,似乎很契合这个话题,分享给每一位在艺术道路孜孜求索的人们————
《穿越千古“寒山问"》
一、原创版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古代版
艺术,虽然有其自身的规范、规律,但是艺术也拒绝刻板、死板。
首先,我们要放开心态,不要铁板一块;
其次,「真正的」专家,是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对于他们的意见,我们可以批判地接受,或许还能为艺术创意提供灵感。
最后,对于「民科类」专家的指指点点,一笑了之。
这个问题带有主观武断。首先要清楚这“专家“是谁封赐的,如果没有谁给予封赐岂不是提问者所封?其次要对“不懂艺术"是谁给予判定的?懂不懂艺术不是由你说了算。但我相信,半桶水才淌得很。没有水不会淌。至于指点艺术,含对艺术的评价,舍取等提意见。提意见不分内行外行,都可以畅所欲言。对艺术提意见不是内行或艺术专家的专利。艺术是全民的艺术,是全民能接受的艺术,这个评判权应交给全民,不是专家的“自留地"。
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经常被人指导,我也经常“指导”别人。
在别人指导的时候,如果对方说的中肯,我会认真听取,然后回头再想想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如果有道理,我会虚心接受。如果是和事实有出入,也会考虑一下他为什么这样说。
如果对我指指点点的是不懂艺术的伪专家,我的态度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忽略他的言论。
当然,我也会以评论家的身份和作者交流,主要是听取他们创作时的所感所想,往往也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对方怎么想我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现代艺术和过去的艺术相比,究竟如何?
艺术是一个不断继承与传承的过程,就以西方绘画艺术来说吧,每一种新的流派风格,都是在继承前一个流派风格的基础上而产生,而且新的流派风格和“旧”的流派风格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现代艺术和过去的艺术相比,究竟如何?
现代艺术和过去的艺术相比
任何人看过最好的现代艺术作品,依然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现代绘画艺术有那么多的缺点:它没有描绘,没有深度,也没有信念,它有的就是人们云里来雾里去的“抽象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是在认为,现代艺术就是在表现艺术家自己,仅此而已,
当然了,事实证明,这是人们对现代艺术家的一种误解,其实,现代艺术是有主题的,只是因为人们审美观念的原因,暂且觉得现代艺术的主题太深邃了,类似于达利、杜尚、毕加索那样的抽象派艺术大师的作品,唯有用“小孩子的思维审美”才能读懂现代艺术的含义,
因为毕加索自己也说过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对现代艺术的审美方式的一种诠释;有关过去的艺术,人们会更容易理解,过去的艺术主题非常明确,它是在反映一切人的心声,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现的是宗教神学思想,反映的是人们渴望的“人文主义”精神,
再比如,19世纪时期的艺术,很大程度上表现的都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像米勒的农民题材,这样的主题,也很容易让人读懂,可以这么认为,当对过去的艺术有所了解之后,人们是不会把现代的艺术,看成是艺术的,主要是因为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太“奇葩”了,要读懂现代艺术,我们必须把它和过去、和其他的艺术(艺术是相通的)、和我们自己的想象联系起来。
现在的人谈论艺术有两种极端:一种认为古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古人的艺术高度现代人根本无法企及;另一种认为现代艺术已经美学思维和创作技法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人,现代艺术的成就远在古人之上。
应该说,这两种观念都是不客观的思维方式,甚至有些想当然了。古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确是灿烂辉煌,流传下来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王羲之的《兰亭序》等等,可以说已经站在了艺术的巅峰,后人除了惊叹,真没几个人敢说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是,现代艺术同样创造出不少新的东西。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等等,都是前人未曾涉足过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达利、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同样是站在了新的艺术高度。
因此,简单地说古人的艺术成就远在现代人之上,或者现代艺术已经全面超越古人,都是不可取的。客观地说,艺术一直在传承和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会有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涌现出来,风格各异,各领千秋。不可能找到一个衡量标准去简单地说谁高谁低。
以油画为例,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基本都是写实主义风格,但是在照相技术出现后,又出现了印象派画风。可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大批艺术家在坚持着写实主义,甚至是古典写实主义绘画风格。你不能说写实主义油画就是已经被淘汰的绘画风格了,只有现代画风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思维。
艺术之所以魅力无穷,就是因为不同美学思维和不同审美习惯的人都能欣赏到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作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地重复着别人的创作形式,那么必然会给大众带来审美疲劳,更谈不上艺术美感了。
比如说田英章先生的楷书相当规范美观,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可是,田楷的教学模式几乎就是在模仿和***,以至于很多田门***写的作品也与田英章先生的作品如出一辙,如果不看落款,一般人很难分辨。先不说田楷的艺术高度如何,至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值得商榷的。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书坛清一色全是规范美观的田楷,这还叫艺术吗?
书法如此,绘画亦然。冷军的超写实绘画作品轰动一时,引来无数美术爱好者的追捧和膜拜。于是,出现了大量学习超写实油画的人,但是鲜有成功者。
殊不知,超写实油画在世界艺术界并非什么新鲜玩意,达到冷军绘画水准的国外超写实[_a***_]也并不少见。就连冷军自己都决定不再创作超写实绘画作品,尝试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他人又何必再去“东施效颦”?
写实油画已经有了《蒙娜丽莎》令人叹为观止,今人要想超越无疑需要同样精湛的绘画技法,以及全新的艺术思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爱好者对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爱好者对艺术交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29965.html发布于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