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县道情民间艺术作品,环县道情民间艺术作品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环县道情民间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环县道情民间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1、流行范围广泛
皮影戏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等。
2、种类繁多
皮影戏的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影人的制作和表演技术都大同小异。影人的制作是先将驴皮、牛皮、羊皮刮去毛血,然后进行半透明的加工,然后再对皮影进行刻制上色,皮影人的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影人的部分一般分为头、身、四肢,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3、表演道具
皮影戏的道具主要为影窗,一般的高度是3尺,宽度为5尺,高度最高不会超过4尺,宽度不会超过6尺,主要是以白纸来进行作幕,这样可以能够方便一个人进行操作。同时还会用到油灯一盏,从而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中国皮影戏有多少?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庆阳有什么民俗?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庆阳土特产,曹杏脯,白瓜子,甘草杏,黄花菜杏仁,黄酒,鲜桃脯,黑木耳.
很高兴为您回答:
走进庆阳,就走进了民俗文化的大观园
来庆阳,看民俗——
你就会看见新房的窗户上、炕围里贴着剪纸;
姑娘们、媳妇们、老大娘坐在大门口的树荫下编织、绣花;
在偏僻的山乡里,农民还会请你晚上到他宽敞的窑洞里欣赏皮影戏。
过年了,小孩头戴虎头帽,脚踩蝴蝶鞋,跑着放鞭炮;
老大娘戴着绣花耳脸,老大爷腰上插着葫芦绣花烟包,
女儿出嫁,新娘的巧手艺全都显摆出来了。
走进庆阳,一股强烈的泥土芳香扑面而来;
甘肃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九大类共计有85项,这九大类有民间文学七项,民间音乐8项,民间舞蹈13项,传统喜剧8项,曲艺8项,杂技与竞技2两项,民间美术8项,传统手工艺13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16项。
由于种类较多不好一一介绍,我就简单介绍几种较为出名的几项。
首先我来介绍的是较为有名的秦腔,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来谈谈,优美的敦煌舞蹈。“敦煌舞蹈”源自敦煌壁画,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凸显中原与河西一带的舞蹈素材,同时恰当地融入西域特色风格,形神兼备,具有西域、中原、地方“三结合”的特点,且具有古西凉乐之风格为主要动律。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古典舞蹈流派。
最后,我们来看看陇南市武都区的高山戏,高山戏又称高山剧,是流传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山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演出场地以地方民间打麦场、农家园、庙会戏台、社火戏台为主。高山戏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剧和川剧的特点,适合表演各种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百家齐放,是世界文化中最亮的明珠,愿我们的文化永远屹立与世界文化之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县道情民间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县道情民间艺术作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23869.html发布于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