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歌舞艺术交流,秦腔歌舞艺术交流活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腔歌舞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秦腔歌舞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腔是一种怎样的地方戏曲?
秦腔是三秦大地流传已久的粗犷豪放的地方戏!西北地区因为地域广阔而民风淳朴,广大人民群众性格豪放,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声音洪亮、粗犷豪放的地方戏,这就是秦腔!可能因为我就是陕西人,所以特别喜欢听秦腔戏!希望大家也喜欢!
秦腔的变迁?
1、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2、明代万历间《钵中莲》***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
3、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一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康熙四十四年前后出现的张鼎望《秦腔论》,乾隆年间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燕兰小谱》、,都是较有影响的论述秦腔著作。
4、1912年,在西安成立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对秦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台区、勉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乾县、礼泉、富平、泾阳、三原、临潼一带的称北路秦腔(即阿宫腔,亦称遏宫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秦腔茶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对秦腔茶园有一点了解,就类似于天津北京说相声的茶楼,但是它既不是正式的戏院,也不是纯粹的茶馆,但却兼有这两者的特点。秦腔演出的时间不固定,若有戏迷预定看戏,茶园便会通知演员和乐队于约定的时间前来表演。观众不仅能惬意地看戏品茶,还能享受茶楼提供烟酒小吃等。
据说秦腔茶园最早出现于甘肃,而后在西安发展起来。看戏要花钱,这是秦腔茶园与传统表演的最大不同。其实,在大城市里,买票看戏听相声早已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在秦腔茶园里,看一场演出需要少则七八百元,多则两三千元。虽然没有明码标价,但常来秦腔茶园的戏迷都知道,要听好的戏,就要多花钱。于是便有戏迷不惜重金,点名要看名角表演,茶园也会积极联系,尽量满足双方需求。也有在乎价格的戏迷,老板先与其商定好费用,再以此为标准联系演员。
说白了,就是收费形式的秦腔表演,茶楼搭台,听客付钱。算是一个秦腔表演的VIP形式吧。
秦腔茶园的出现,是戏曲低迷时期的一个新生事物,其有利有弊。它给戏迷多了一个欣赏各类派别各类角色的场所,但同时铜臭味道十足,同时也滋生了少许的苍蝇与蚊子。有的演员台上唱戏,台下当第三者,有的戏迷为了虚荣打红给舞台上的演员,开着四个轮子的车来的,回去却骑着两个轮子的共享单车🚲回去的。很多畸形的消费现象比比皆是。演员里有很多也是很敬业的,不失风度,热爱舞台,把最好的一面奉献给台下的观众,但一少部分则未必是单纯的唱戏了。茶园的出现,证明社会需要有他们的存在。在很多秦腔院团上演的戏很少的情况下,满足了正真戏迷的欣赏需求,但有待提高整体的茶园演员阵容的素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腔歌舞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腔歌舞艺术交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23527.html发布于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