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音乐艺术交流报道,中西音乐艺术交流报道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西音乐艺术交流报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中西音乐艺术交流报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西乐器结合的主题?
民族与世界音乐会,恢弘、优雅的西方交响乐与来自古朴细腻、悠扬的民族乐器相结合,无比和谐,又十分精彩。西方乐器的演奏,东方民乐的炫技,中西合璧的演奏方式,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莫大惊喜。民乐协奏曲的作品数量逐年增多.作曲家们在创作中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和西方协奏曲的体裁形式,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中国近代声乐与西方融合开始于?
二十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走进校园,形成了早期的中国近代音乐。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歌励志,代表作是(中国男儿)(勉女权)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中国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建立,早期带有中国民族特点及融汇西方音乐的音乐形式在中国铺展开来。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是(二泉映月)(陕北组曲)等。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走向成熟。
交响诗芬兰颂是中西音乐结合作品吗?
交响诗芬兰颂是芬兰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的结合的作品。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是写于1899年,是为了反抗沙皇俄国对芬兰的压迫,号召人民起来积极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这首乐曲将芬兰的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结合起来,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交响乐出现于西方音乐的哪个事情?
交响乐出现于西方音乐的古典时期,开始于17世纪,18-19世纪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把交响乐推入***。
古典主义交响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以当时西欧文化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中心,因此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其时间跨度一般以海顿在维也纳开始他音乐生涯的1755年为始,而以贝多芬辞世的1827年为下限。
交响乐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做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交响乐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世纪初期,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交响乐队真正形成是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兴盛的时期,在这之前,交响乐队的结构组成并不完善,还只是一些编制不全的管弦乐队。
西方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西方音乐与古希腊的文化和古罗马的文化存在着密切相关性。西方文化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其中涵盖着美学的思想和艺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体系和古罗马的音乐文化体系。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 ***教成为音乐表达的重要思想。
在西方音乐文化中, 受到***教的影响颇深, 但是, 并不是宗教本身的影响, 而是受到当时的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的影响。本论文从西方历史文化的发展的角度针对西方音乐史的形成进行研究。
中国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西方音乐?
现代主流音乐的分析体系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一些知识。例如: 宫商角羽徵相关的内容。
而实际上无独有偶,中国音乐体系中的知识跟西方音乐体系的很多知识点也是有重合的。只是说西方音乐体系整个知识面更加广,分析法逻辑性更强,知识环节有着更强的严谨性,方***上来说更加简便直观。
如果看过中国古代的乐谱就会了解到,音乐完全使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以及传达,就是说如果要理解,那相当于是用一种硬读的方式去分析,反而非常抽象。而西方一套,更多应用符号去记录以及计算,看似抽象,实际上更加直观。
所以在学习中以西方体系为主。实际上这个体系的知识基本上包含很多中国体系里的知识。至于要专门学习国乐乐器,那再另外学习专门的内容就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西音乐艺术交流报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西音乐艺术交流报道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21855.html发布于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