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题材艺术作品赏析,时代的作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时代题材艺术作品赏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时代题材艺术作品赏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艾青诗选最有时代性的诗歌赏析?
《时代》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中期的延安。诗歌明确无误地表白诗人对于伟大时代的服从与献身的生命之歌、心灵之歌。《时代》一诗由于从浮泛的颂辞进入情感的深层,作品所映现的诗人的肉体与灵魂不是轻飘飘的,而是沉甸甸的。
诗所呈示的痛苦是智慧的痛苦,所表达的渴望是心灵的渴望。这种痛苦与渴望之所以美,正是人的真实灵魂的一种时代的投影与折射。
60年代瓷器鉴赏?
景德镇青花艺术自元代以来,发展较为迅速,至清末六百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官窑青花瓷与民用青花瓷,各自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
整体而言,传统青花在装饰上有着清丽脱俗、精谨明艳的特色,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带给人们的是清新明快或肃穆端庄之感;造型上则讲究工整和谐,呈现出严谨对称的古典美。在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景德镇青花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众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景德镇现代装饰青花,在继承发扬传统青花艺术的美感的基础上,再次创新。现代装饰青花艺术本质上是从传统青花艺术衍生而来,继承了传统的青花艺术精华,将作品的形式美和装饰性视为第一要素,重在造型美、装饰美、材质美、工艺美,也体现了大多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20世纪50年代服装赏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是新中国刚刚建立后。当时国家极度贫困,所以服装也较为简陋,基本上都是国产。改革开发前人们主要穿灰色中山装和蓝色解放装。改革开发后人穿着多样色彩艳丽。反应了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
50年代,“布拉吉”最受欢迎: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碎花、格子和条纹,腰际系一条布带。成为50年代最流行的女性服饰之一。后来,由***参加劳动,建设新中国。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朴素简单如当时一首民谣所说:“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简朴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服装给我们整体的印象。那时候男女的外套就是灰色和蓝色为主,且有补订,但一般都是洗得干净掉色。
女孩穿件白色或碎花的裙子(那时叫布拉吉)是相当惹眼的。还有斜大襟的布褂,用的盘扣,很有中式的美。
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呈现出一种优雅和保守的风格。女性时尚呈现出裙子、高腰线和收腰设计的特点,突显了女性的身材曲线。
男性则倾向于穿着西装、领带和帽子,这种正式的着装方式展现了男士的稳重和成熟。
此外,50年代的服装还流行亮丽的色彩、优质的面料和精致的细节,为整体造型增添了华丽的感觉。总而言之,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展现了一种典雅、保守而时尚的风格。
张晓刚作品赏析?
张晓刚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
张晓刚的作品从1990年代起就成为了中国前卫绘画的最佳代表。他笔下的人物以黑白的冷漠脸庞营造出了一种抽离的氛围;同时,张晓刚用纤细的红线把人物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这批“血缘”系列的特点亦暗喻了一个在过往、当下、未来都处于未知的社会。
张晓刚作品个人最为成熟的的风格体系,笔触平滑、冷静而收敛,细节丝丝入扣,将个人情结与集体记忆相勾连,不仅镌刻出大时代背景下,一代人微妙、克制、而又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更是为“知青”等时代印记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代题材艺术作品赏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时代题材艺术作品赏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15565.html发布于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