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纵观古今的近义词?
古往今来:从古时到现在。
自古以来:从古代以来。
有史以来:从有历史、记录到现在。
亘古亘今: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古今中外:总括时间(过去、现在)和空间(国内、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极为普遍。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承上启下:持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
天安门背后的天才设计师?
【原创】:古往今来,纵观海内外,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已的伟大建筑代表。且不说古时,只谈现在,泰国有凄美爱情的泰姬陵,埃及有神秘法老的金字塔,而中国有的是以天安门为代表的,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古迹。天安门,一个举行过开国大典,又被载入国徽的地标建筑物,有着其独有的恢宏壮观。作为明清两代皇帝居住过的场所,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鲜有人知它的设计者到底是谁?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有着皇帝乃天子,承天之授的含义,它的设计者是一位来自江苏香山,且年仅18岁的天才少年,————蒯祥。据《宪宗实录》记载,在永乐15年,明朝皇帝朱棣为了重建北京城,号召天下的能工巧匠,其中蒯祥负责承天门的设计任务。此后,他更是多次负责承天门的修缮工作。1398年出生的他,前往北京修建承天门时不到19岁,蒯祥深受木匠父亲的影响,早早就显露了他极高的天赋。据史料记载,蒯祥能用双手握笔同时画出飞龙,两龙交缠一体,一模一样,绘画技术极为高超,在营造宫楼时,他只需随笔计算一番,就能画出设计图来。更令人叫绝的是,建成后的建筑与他设计的图样和大小,分毫不差,这份技术得到了明宪宗的敬重。等到1420年,承天门完工后,人们一下子就被折服了,时人纷纷称赞他为“蒯鲁班”。后来,蒯祥还修建了明英宗三大殿,明景宗的兴建裕陵。这位天才少年终身投入于建筑事业,修建设计出了不少建筑物。终年于84岁他教导出了许多承袭他技艺的优秀子孙,直到晚清时,还有“仅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你认为古往今来最美的、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首诗词或文章是哪一篇?
由于方块字特有的文字优势,让华夏文化史上、得以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词歌赋等名篇。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况且各花入各眼。要从古往今来,灿若繁星的诗词歌赋等作品中,评选出文学成就最高的第一美篇,那是绝无可能的。
至于个人的话,也是很难确定。老四想了又想,思虑再三,窃以为古往今来最美,且文学成就最高的当首推《滕王阁序》!
其实我读书的时候是没学过《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的,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搬砖得空的时候,我看到了这篇骈文,一下子爱不释手。
虽然当时里面有很多字我都不认识,很多典故也不懂,但是我还是被她迷住了!
这篇骈文真的太美了,让我懂得了“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的真正含义。
我立即手忙脚乱地查字典、问度娘,才算真正掀起她的盖头来了!
《滕王阁序》是唐初四杰之一王勃年轻时(好像不妥,诗人离世才27岁)即兴而作。
通篇对仗工整,韵律优美,气势雄浑,铿锵有力,用典众多,辞藻华丽。
我印象最深的哲理诗,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从黄州被调到汝州,路过九江时,与友人参寥子游览了庐山。
苏轼有一篇文章叫《自记庐山诗》,详细地记录了写作《题西林壁》的过程。
这是苏轼第一次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
庐山的风景秀丽奇绝,苏轼想好好的欣赏庐山的风景,于是在开头便说了“遂发意不欲作诗”。
可是,来到庐山,庐山的僧俗百姓都认识苏轼,苏轼非常感动,于是自嘲说,前面说不写诗的想法过太荒谬,不知不觉吟出一首五绝:
芒鞍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13647.html发布于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