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中日艺术交流,中日艺术交流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中日艺术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中日艺术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能列举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其他例子吗?
宋元时径山寺名声响亮,慕名而来的日本僧侣众多,求法取经开创了径山与日本交往的先河,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将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包括政治哲学 书法 茶文化等,对日本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临济宗是中国禅宗的分支,杨岐派是其分派之一,来往的日本僧侣将它传到日本,并迅猛发展,这不仅改造了日本佛教的颓废局面,更促进了宗教的振兴和发展。在径山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中,中国僧人也多次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佛学文化,还传播了先进的哲学政治,那么这些文化对日本有哪些显著的影响呢? 中国的文学推动了日本“国风文化”的发展,随之兴起的“五山文学”成为日本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在学习中国文学的同时也掀起了学写中国书法的风气。日本茶道是一朵精神文明的绚丽之花,大受世人的赞美,那么日本茶道与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渊源呢? 中日文化交流内容丰富,饮食文化的传入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尤其是酱油 豆瓣酱的传入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深远。听完了中日文化交流之后,下期钱塘故事将播出俞清源老师的禅茶文化。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最高的时候?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达651人。使团成员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录事等官员,还有文书、医生、翻译、画师、乐师等各类随员和工匠水手。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风***、举止言辞也不同凡响,就是随员也至少有一技之长,至于留学生与学问僧也均为优秀的青年,有的在留学前已在国内崭露头角,学成归来一般均有一定建树。日本***之所以精选这样强大阵容的遣唐使团,就是为了更好地吸学生活,赐物几乎与副使相同。遣唐使一旦安全回国,立即奏报朝廷,进京后举行盛大欢迎仪式。使臣奉还节刀,表示使命完成,***则为使臣晋级加官,赏赐褒奖,并优恤死难者。
遣唐使团在中国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关州府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马上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飞奏朝廷。地方***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负担。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按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
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中日艺术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中日艺术交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sggw.com/post/12060.html发布于 2024-04-15